慈利县:构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五云”模式

文章来源: 红星云  时间: 2022-09-13 18:44

2022年以来,慈利县委把创新流动党员管理作为党的制度建设改革的重点,以“互联网+”为切入口,构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五云模式”,有效破解了流动党员教育难、管理难、联系难、活动难、作用发挥难的“五难”问题,创新了灵活的学习方式和管理办法,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构建“线上课堂”

打造学习教育“云共享”模式

慈利县积极搭建“互联网+”教育学习平台,依托“智慧党建”视频系统、流动党员微信群等载体,打造流动党员“指尖课堂”“口袋课堂”。立足流动党员学习教育的需要,创新学习板块设置,实现“网络课堂实体化”,通过微党课形式,创办党务微课堂、“党史早班车”等学习板块,精选“理论干货”“关键内容”进行推送,打造“5分钟党课”,让流动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定期推送理论学习资料包,组织流动党员打卡学习,对流动党员学习情况进行网络量化赋分,实时通报排名。开辟“理论微讨论”,定期发布红色教育视频、红色故事、家乡动态等内容,组织流动党员线上讨论交流,听取外出流动党员的建议意见。结合流动党员特点,制定“四个一”学习目标,即每日开展1小时学习,每月上传1篇思想汇报,每季度办1件好事,每年为家乡发展献1条计策,做到将新思想、新理论进课堂、进头脑、进日常,达到了学习主体、内容、形式、时间全覆盖,有效解决学习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流动党员学习教育实时共享。

构建“双链式管理”

打造精准联系“云管理”模式

各基层党组织依托微信平台建立流动党员网络党小组,通过探索构建“双链式”联系管理模式,理清了基层党组织和流动党员之间的关系。第一链条是由“基层党(工)委——村(社区)党支部——村两委成员——网络党小组组长——流动党员”五个构成要件组成的管理模式,确保流动党员管理不缺位,第二链条是由“1名在家党员——1名流动党员——1名困难群众”三个要素构建的“1+1+1”结对联系机制,确保每位流动党员有人联,情况变动有人知晓,家里特殊情况有人上门。两个链条依托“无形”的网络,将流动党员、在家党员、村(社区)党支部和基层党(工)委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双向”精准管理“闭环”,在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人人参与流动党员管理中,灵活、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流动去向、流动时间、流动地点、联系方式、工作情况等情况,化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有效防止党员一出去就“失联”的状况,解决了流动党员管理松散的局面。同时,通过线上的精准联系,各基层党组织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台账,形成流动党员信息库,采取“日常采集、按月汇总、季度更新、年底统计”的模式,做到明去向、知现状。

构建“1+5+N”机制

打造活动开展“云会议”模式

针对流动党员集中参加会议难、活动难的问题,每个流动党员网络党小组配备一名技术联络员,依托全县“智慧党建”会议系统和手机视频会议平台,将流动党员手机或电脑终端输出到会场,以多屏画面形式展示在终端上,把直播间带进每月“主题党日活动”,为流动党员参与“云议事”提供了技术保障。为确保每一名流动党员活动参与全覆盖,还创新制定了“1+5+N”会议机制。“1”是指1天之内,“5”是5个人,“N”是指多次会议。“1+5+N”是指流动党员网络党小组只要保证有5人同时在线,就可以召开一次党小组会议,1天之内不同的时间段可以随时召开N次,保证了流动党小组党员参与率达100%。如东岳观镇阳凤坪村在一次“流动党员如何助力旅发大会”的专题网上组织生活会上,党小组一天之内在3个时段召开了3次会议,全镇15名流动党员都表达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构建服务“微站点”

打造互动交流“云驿站”模式

以党支部为单位,全县成立427个流动党员关怀服务“微站点”,在网上为流动党员建起集关怀服务、答疑解惑、意见收集、互动交流于一体的“云上驿站”。通过建立“三核心六到位”服务机制,关心、关注、关爱流动党员及家人生产生活情况,进一步提高流动党员的向心力和归属感。围绕“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困必帮”三个核心,每个“微站点”通过微信、电话、短信、邮箱等载体,设置爱心语音留言、意见收集信箱、政策解答热线,指派1-2名有知识、有经验、有表达能力的党员负责对接联络,有效加强了与流动党员的联系交流,做到节日问候关怀到位、思想动态汇报到位、日常交流讨论到位、意见建议收集到位、就业创业指导到位、解难纾困帮扶到位。这种服务机制,极大地调动了流动党员参与支部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基层党组织活力四射。

构建数字化“积分超市”

打造作用发挥“云平台”模式

为有效引导流动党员在建设他乡、回报家乡、服务老乡上干事创业、积极发挥作用,慈利县建立线上“积分超市”“岗位超市”,对流动党员进行设岗定责。根据工作性质、技术特长、个人意愿等情况,把在外流动党员分为技术型、劳力型、创业型、管理型4类,分别设立技术指导岗、就业联系岗、致富信息岗、招商引资岗、维权保障岗6类岗位,鼓励在外流动党员申请相关岗位。开展“线上认领、线下践诺、争当五员”活动,在网上发布纠纷调解、爱心公益、助力旅发大会等志愿服务项目,要求党员以“图片+文字”形式在微信群发布履职情况,引导广流动党员争当推介家乡的“宣传员”、群众致富的“信息员”、招商引资的“联络员”、招才引智的“牵线员”、回乡创业的“示范员”,在服务他乡和服务家乡“双奉献”中亮身份、亮承诺、展作为。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积分”管理办法,将流动党员学习教育、承诺兑现、参加活动等情况纳入积分管理,每季度在微信平台进行公示排名通报,并依托湘妹子能量平台对积分进行使用,兑换相应奖励,同时积分情况将作为流动党员年底评议和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