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瑶寨说变迁

文章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时间: 2022-09-15 16:32

正值中秋,走进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湘江乡桐冲口村,党员正在为歌舞表演布景、接待和引导观众,村民忙着为游客办理民宿入住、准备餐饮,一派火热景象。

桐冲口村位于湘粤桂交界的南岭北麓,全村170户640人中,瑶族占99%,是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过山瑶瑶寨。出门就是山,人均耕地面积仅0.23亩,一年产粮只够吃3个月……2017年以前的国家级贫困村,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党员群众齐上阵、齐发力,如今已蜕变为全国文明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最美宜居村庄。

建强班子谋出路

过去,由于村“两委”成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对发展束手无策,村子一度被定为软弱涣散村。2017年,在湖南广播电视台驻村工作队和县委的指导下,乡党委从建强队伍、配强班子入手,提升村党组织引领发展能力。县直机关从事瑶学研究的郑艳琼,主动回到家乡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外出闯荡多年的郑江涛回村担任村主任,2021年换届时,又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他们的带动下,一批外出务工的优秀人才纷纷回村助力。

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首先啃下改善居住条件这块硬骨头。苦竹源、桐冲岔、苦竹冲3个村民小组的30多户瑶民居住在山顶,交通不便,经常受地质灾害侵扰,只能搬迁。然而,安置地如何腾挪、资金怎么落实、房子怎么建等问题摆在眼前。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宣传动员,郑江涛带着村“两委”成员反复入户走访,做思想工作、算经济账,终于和村民达成共识。

山上村民搬迁至山下相对平坦的桐冲口村,迁入地村民主动为搬迁项目建设“让路”,村民投工投劳,党员郑仁琼一马当先,率先对自家房屋进行了瑶族风貌改造,然后逐户推广,搬迁房建得实用又漂亮。

一年后,沉寂多年的瑶寨重焕生机。30多栋特色瑶居、夷勉堂(瑶韵活动广场)、风雨文化长廊等落地完成,1600个挂置灯笼照亮夜空……桐冲口村发展之路迈出第一步。

文旅融合走新路

安居之后如何乐业?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带领党员、村民骨干前往贵州千户苗寨、韶山等地考察学习,多次商议解决方案,最终决定走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

说来容易做来难。为了把旅游饭碗端牢端好,村里成立千年瑶寨理事会、管理中心,由村“两委”成员兼职负责,组织党员志愿者参与运营服务。采取“支部+公司+农户”模式,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千年瑶寨旅游发展公司,公司下设住宿、餐饮、营销等部门,村干部担任部门负责人,所有村民入股成为股东,由公司统一派单、统一标准接待,实现抱团发展。

“村党支部定期和旅游部门、旅行社联合举办旅游管理知识培训,我们的服务水平越来越高,还评上了3A级景区。”公司负责人莫友翠说。目前,全村旅游从业人员达300多人,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村民旅游服务人均纯收入达16000余元。

旅游一招活,产业全面兴。桐冲口村盘活本村山场、水域,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村民养殖藏香猪、黑豚,种植茶叶、百香果等,发展瑶家窑藏酒、注册“醉喜多”品牌,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实现双收益,村集体每年收入100万元以上,被评为省级村级集体经济强村。

文明乡风润民心

“过去,大家没事就爱喝酒,特别是年轻人,聚在一起喝醉了还打架。”郑江涛说,“现在不同了,村民整天琢磨的是如何发展,唱盘王歌、跳长鼓舞成了新风尚。”

在村“两委”班子的带动下,村里制定了涵盖人居环境整治、旅游发展、移风易俗等13个方面的村规民约,村民自觉践行文明新风,装灯、收场、种树,只要村里有需要,村民就各显其能。

乡风文明新风尚与淳朴的瑶族文化相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桐冲口村是“原生态长鼓舞”“盘王大歌”“跳九洲”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村里组建“醉喜多”艺术团,成立了以过山瑶文化为主的尤绵歌舞队。每逢重大节日或有重要宾客时,村民载歌载舞表演节目,还受邀参加大型文艺汇演活动,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过去唱歌跳舞是自娱自乐,现在大家表演节目能赚钱,还弘扬了瑶族文化,一举两得。”艺术团团长郑琼说。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