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澧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开展清廉村居建设,通过政治强廉、制度固廉、文化育廉,形成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党风政风清朗向上、乡风民心崇廉向善的良好局面。
政治强廉,促进“廉生态”。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组织“强”干部“廉”党员“正”才能乡村“清”。选优培强“两委”班子。严格落实村(社区)“两委”成员“凡进必审”机制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对80余名新进村(社区)“两委”干部实行廉政审查,从源头上确保“两委”班子干净廉洁。将清廉建设纳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和“两委”干部轮训内容,1-8月培训“两委”干部 2000 余人次,“两委”班子清廉底线思维进一步筑牢。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抓牢“关键少数”,制定出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指南》,明确要求党组织书记要落实好抓清廉建设的第一责任,当好清廉村居建设的“施工队长”,强化动态管理,推进主体责任在村级落地生根。规范开展组织生活。提高党内生活质量,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组织全县291 个村(社区)党组织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听廉政党课,告诚党员千部以违纪违法者为镜鉴,时刻做到警钟长鸣。督促落实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将清廉建设纳入会议重要内容,要求对党员苗头性、倾向性、一般性问题予以纠偏,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制度固廉,筑牢“廉根基”。突出党的领导,注重建章立制,在清廉村居建设过程中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确保工作有据可循,有章可依。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修订出合“四议两公开”工作办法,实现“群策群力”,让村级各项事务更加公开透明;扎实推进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工作,形成“栏上贴、掌上看、广播听”的“三位一体化”公开模式,切实保障党员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探索建立村级干部廉洁档案,实行村(社区)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公开,全方位开启村(社区)干部监督探照灯。规范监督履职制度。为进一步激活村级监督力量,依托“党建引领送教下乡”活动,分批次对 19个镇(街道)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进行培训,提升履职能力和监督水平。将村级工程管理、集体“三资”管理、涉农资金管理使用等40多项事项纳入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村务监督委员会针对清单开展监督,切实提高监督针对性精准性。完善政务服务机制。以村(社区)清廉服务大厅建设为抓手,打造廉洁高效政务服务,下沉镇村政务服务事项 195项,医保、社保、民政等高频事项做到当场办结。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运用纸质测评卡、电子评价器、监督投诉电话等评价渠道,全方位收集办事群众意见建议,群众评价机制不断畅通。
文化育廉,传递“廉能量”。围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多措并举加强澧县清廉村居建设。抓好清廉文化阵地建设。“乡村振兴、文化铸魂”,全县以“党建+幸福屋场”建设为契机,深入挖掘宣传革命先辈的廉洁事迹,提炼革命文化蕴含的廉洁理念,打造 100多处廉洁文化广场和文明长廊,为村(社区)开展清廉主题活动提供场所。如东镇永镇村着力打造邹资生烈士纪念馆及故居红色文化基地、永镇河文化广场,延伸了红色内涵,推动红色文化与廉洁文化相促共荣,持续引领社会风气向善向好。推广清廉元素村规民约。深入推动乡风文明、移风易俗,注重把廉洁文化纳入村规民约范围,以村规民约“软制度”盯紧群众身边“微权力”“微腐败”,全县村规民约制定率、修订率均达到100%。澧南镇栗木村充分征求党员、群众、乡贤1000 余人意见,印制“村规民约”蓝皮书,作为村民自治的规章制度,春风化雨般内化为村民的行为准则,引领朴实家风、良好村风,成为清廉村居建设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助推器。开展清廉文化宣传活动。坚持把廉洁文化与群众文化活动紧密结合,通过开展以传廉政声音、扬清风正气为主题的廉政教育文化活动,以树廉洁家风、建幸福家庭为主题的“廉内助”活动,带动廉洁文化走进家庭、融入村(社区),在全社会营造崇廉尚德的浓厚氛围。澧阳街道水德庙社区开展“清风润澧洲、喜迎二十大、一起向未来”文化节活动,在社区大力弘扬廉洁文化,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清风颂廉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