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芦淞区属于老城区,无人管理小区多且基础设施陈旧。近两年来,坚持以“动力党建·活力家园”为主题,建支部、找阵地、强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基层治理一线。
广泛建设小区党支部
建组织,激发小区治理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小区治理作为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百米,既是社会治理的切入点与落脚点,也是社会治理的重点与难点。我们坚持把支部建在小区网格、商圈楼宇、两新组织、园区、产业链上,组建“区—街道、商圈市场、产业园区—社区—小区(网格)、物业”四级组织架构。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工作便捷、生活便利的原则,通过单建、联建等方式成立小区党支部156个,打造市星级小区党支部15个,成立物业企业党支部20个,组建市场党组织43个、产业链上企业综合党委2个,商圈楼宇联合党委2个;同时,我们在全区,特别是在支部小区打造党群服务中心(站点)253个,将党组织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最前线,实现党的组织对城市基层各领域全面覆盖。
强队伍,构建协同共治新模式
组建以党员为核心的志愿服务队,用好治理机制,撬动各方参与。一是找准“领头人”。结合芦淞实际,重点从小区离退休党员、部分有物业经验的在职党员、社区工作者等人群选择支部书记。这群人有时间、有精力、有经验、有需要。锦绣小区支部书记孙宝勋表示:自己退休5年,当上了小区支部书记,自我感觉年轻了不少。孙书记的年轻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的需要让他倍感年轻和开心。二是带好“一班人”。坚持小区党建引领,推行党员县级领导联包支部、区直部门联建小区、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和“五个到户”模式,全区37名处级领导、55家区直单位、1157名党员定点联系小区党组织,156名党员干部担任小区党建指导员。同时,从小区支部党员中择优推选产生“两优一先”、党代表、人大代表、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让参与小区治理党员们更有获得感和荣誉感。三是带动“一群人”。推行街道“大工委”制、社区兼职委员制,选聘110名“大工委”委员、196名社区兼职委员。推行小区“一核多元”“四方议事”机制,全力培育小区党组织、业主(自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居民代表队伍,支部牵头推动无人管理小区成立业委会或者自治委员会,引入物业管理,82个小区走上正轨。开展“红色物业”创建,打造2个全市示范点,全区物业费缴费率逆势上扬。组建小区志愿者队伍682支,做到小区志愿服务队伍全覆盖。
小区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优服务,绘就幸福美好新家园
按照市“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的部署,精心组织全区性活动,在各小区常态化开展“幸福邻里节”“幸福手拉手”“志愿有我”“应急演练”“幸福邻里、书香株洲”“家校共建”“文明创建我来了、幸福株洲我来建”等主题活动,打造新时代“熟人社会”,受到居民群众广泛赞誉。各单位发挥职责职能优势,每年至少到所联系结对的小区,开展2次以上科技进小区、执法进小区、法律知识进小区、维修服务进小区等主题活动。各小区按照实际,特别是结合民俗节庆活动等,开展猜灯谜、包粽子、赏月等各类活动,拉近居民距离,营造“一家亲”氛围。通过开展各类活动,阵地利用率高了,小区环境美了,居民幸福感更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