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耒阳市创新推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定期分析研判制度,统筹抓好干部选育管用,着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突出标准“选”,树立鲜明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选任干部。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第一位要求,实行政治表现“首问”,突出对党忠诚、政治可靠,细化政治素养、政治立场、政治能力、政治定力、政治纪律等5个方面标准和“25个是否”具体评判要点,准确分析研判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表现,对政治品德不过关、政治立场不坚定的实行“一票否决”,确保真正把政治上过硬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突出实干实绩选任干部。坚持以实绩识别干部,大力选拔任用担当负责、实绩突出的干部。定期分析研判开展以来,将177名担当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纳入“重点关注”台账,提出了具体培养方向,其中68名干部得到了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切实树牢了选任干部重担当、重实绩的鲜明导向。突出群众认可选任干部。坚持在群众口碑中选用干部,深入基层听取群众代表对领导干部的评价意见,直奔办事大厅、项目建设一线听取服务对象对领导干部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的评价意见,对群众评价较高、口碑形象良好的进一步加大使用力度,为长期扎根基层一线、直接面对群众、甘于奉献的干部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在去年乡镇换届期间,除因年龄结构需要向乡镇选派了10名优秀年轻干部外,其余岗位均从乡镇干部中推荐产生,极大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动力。
二、靶向赋能“育”,持续提升能力素质。强化思政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依托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平台,举办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网络专题培训班和专题读书班,推动全市领导干部学深悟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充分发挥市委党校阵地引领作用,举办中青年干部、新录用公务员等各类主体培训班,教育引导青年干部筑牢信仰基石、练就过硬本领、永葆清廉本色。强化能力提升。把选调生的培养和管理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多对一”的导师帮带,帮助选调生在基层一线历练成长。聚焦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举办乡土人才示范培训班,选派50名农业工作者到湖南农业大学进行系统化培训,有效提升了农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统筹安排近2年新录用乡镇公务员到综合协调、应急处置和经济发展等部门单位进行跟班轮训,加强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着力提升履职尽责、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实践锻炼。持续强化年轻干部实践锻炼,注重在重大任务、重大斗争、重大项目一线培养锻炼干部,有序安排50余名年轻干部到疫情防控、信访维稳、安全生产、文明城市创建、5A级景区创建、治超、重点项目建设等急难险重一线摔打磨炼,推动年轻干部在底线工作和重点任务中成长成才。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择优选派701名驻村工作队员和“万雁入乡”干部人才到基层一线参与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治理、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推动干部在基层一线经历风雨、锻炼成长。
三、从严从实“管”,切实优化工作作风。抓实日常监管。充分发挥信访、电话、短信、网络和举报受理平台作用,畅通干部监督渠道,广泛掌握社会各界对领导干部的反映,对有反映的领导干部,持续开展提醒、函询和诫勉等工作,切实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2021年以来,根据日常监督掌握的情况,及时对10人进行批评教育,对4人下发部长督办函,对4人进行函询,对60人进行提醒谈话,对1人职级晋升予以暂缓。注重跟踪管理。坚持以定期分析研判为抓手,对存在问题较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班子和干部纳入跟踪管理台账,按程度、分情况进行组织约谈、跟踪督办、组织处理等,全面加强跟踪管理。去年以来,19个班子和50名干部被纳入跟踪管理台账,并被组织约谈,4名反映较差的正科实职干部被免职或调整,对7名推动中心工作不力的正科实职干部、4名履职担责不力的科级干部暂停职务,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落地,牢固树立“不干事就腾位子”的鲜明导向。加强联动监管。出台《耒阳市干部监督信息沟通办法》,加强与纪检监察、信访等13家成员单位部门的沟通,完善信息定期通报机制,建立《耒阳市干部监督重要信息登记表》,掌握干部的处分、信访举报情况,筛查甄别有关问题,并作出判断、及时预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制止,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激发活力“用”,营造担当实干氛围。树立激励担当导向。坚持把急难险重一线作为培养、识别、选任干部的“主阵地”,对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最前沿阵地,在一线扛牢政治责任,织密防控网络,且一贯表现较好的干部加大使用力度,切实做到了以组织担当为干部担当。今年以来,我市提拔或进一步使用了6名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进一步激发了干部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担当作为、建功立业的积极性。畅通干部下的渠道。深入贯彻《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对35名政治思想滑坡、不称职、不胜任干部及时进行逆向调整;持续加强对干部的关心关爱,按程序重新启用了2名近年来被追责问责后表现优秀、群众公认的干部,营造干部能上能下良好氛围。用活职级晋升政策。坚持职级晋升向非领导职务的职级公务员倾斜,严控实职领导干部晋升比例,鼓励和引导职级公务员参与全市重点工作和中心任务,对工作成效突出、一贯表现较好的职级公务员在评优评先、职级晋升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有效激发职级公务员干事创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