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文学记忆】三代人的追梦路 ——格非“江南三部曲”

文章来源: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时间: 2022-10-08 17:03

????_20220628150905????.png

三代人的追梦路

——格非“江南三部曲”

格非将《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三部作品命名为《江南三部曲》,“江南”对格非来说,是一个融地理、历史、文化概念于一体的精神地标,对于他笔下那些执着于梦想的主人公来说,则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孔子向往的大同世界,是马克思所阐释的共产主义社会。小说描述了从晚清到20世纪90年代百年时间一个家族三代人的生命历程,虽然书中主人公的生命已经消逝,但是其感动人心的毅力与信念传承至今,鼓励着读者去追寻梦想与希望。

第一部作品《人面桃花》中,晚清官宦世家的小姐陆秀米 ,她心中的“梦”是拥有走出家门的自由,是没有战乱与动荡的和平生活,她的一生献给了“革命”的事业。接下来的《山河入梦》,主角是秀米的儿子谭功达,他已经过上了母亲毕生寻求而不得的和平生活,作为一县之长,他的“梦”是带领当地百姓兴修水利、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最后一部作品《春尽江南》,谭功达的后代谭端午,这位生活在八九十年代的知识分子,自然处于祖辈和父辈都无法想象的黄金时代,但他也有他的烦恼与追求。谭端午作为一位强调精神自由与富裕的诗人,面对市场开放所带来的金钱与物质的诱惑,更向往精神世界的革命。三代人,不同的生活环境与经历带给他们不同的人生追求,但是如同他们身上流淌的血脉,他们的梦想也一直在传承与发展。格非所叙的是一个漫长的追梦过程,这个过程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一直在进行中……

格非的这部“三部曲”情节设置精妙、语言古典含蓄,并且保持了早年的先锋精神,在2015年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格非认为,历史上所有伟大的作家,在文学史上留得下来的作家,无非两种,一是开风气之先,二是挽救风气。这部作品,无疑是均沾两项:格非早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先锋作家,作品晦涩难懂,广大读者敬而远之,但是“江南三部曲”却一改往年“生人勿进”的气质,这源于格非采取了更多古典小说的叙事技巧与语言,将古典与西方创作理论相融合。格非曾经说过自己是在30岁之后对古典文学进行疯狂“恶补”,作为先锋写作而知名的作家,格非确实花费了很多的心思来传承经典、发展当代文学,这对于中国先锋文学作品的转型确实有开创之功。

格非的创作也源于对自身经历的体认。《山河入梦》的时代背景,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对未来信心十足,由此拉开了农业、工业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格非极力描写这一阶段人们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特别表现在主人公谭功达身上,他为了县城的发展劳心劳力、干劲十足,虽然遭遇坎坷,但是他身上的自信、认真还有百折不回的精神却成为他最大的财富。如果说前两部作品是格非通过历史查证、思考与想象而来,那么《春尽江南》则真正是作家的人生履历与选择。虽然故事里的谭端午是一个过于理想主义的人,有时候还带有虚伪和孤僻的毛病,但是相比于深陷金钱法则中的社会,谭端午的固执、坚守却让人心生敬佩。格非对于现实社会的精神状况一直密切关注,在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他观察到人心的迷茫与价值混乱,所以他选取具有时代代表性的人物作为主角,展现出中国时代变迁在小人物身上的历史感。

虽然“梦”的追寻是漫长而困难重重的,格非对于梦想的描绘正因一丝不苟而显得残酷,正因充满向往而坚定不移。但从长远角度,这一代人的梦终将在下一代的生活中实现,这一代的信仰与努力也将由后人来传承发展,代代无穷尽,所以人不应该轻言放弃,坚持梦想是一件可贵且可乐的事情。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我们大家都是追梦人,“追梦”是人们生活的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平凡的人生,可以因为“追梦”变成荡气回肠的壮举。

(方芳)

【人物档案】

格非

原名刘勇,生于1964年,江苏丹徒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于1986年发表处女作《追忆乌攸先生》,1987年发表成名作《迷舟》。著有《格非文集》《欲望的旗帜》《塞壬的歌声》《小说叙事面面观》《小说讲稿》等。2014年,《隐身衣》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2015年,“江南三部曲”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主编/白烨 副主编/卓今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