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同县:感悟沧海一“粟”赓续红色血脉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2-10-09 10:20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苏轼感叹人类面对大自然的渺小,面对时间流逝这个永恒的悲哀,也是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对自己戎马一生、功勋卓著而自谦的独白。会同县委组织部认真研读粟裕的相关文献,将他忠诚、担当、善战、谦让、坚毅、朴素的六种品德融入进了六张小小的书签中,夹在书页间用来时刻提醒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传承粟裕大将的品德,不负重托,肩挑大任,奋力开启建设现代化新会同的新征程。

??1.jpg

铭刻“磐石无转移”的忠诚,永葆拥党利民的政治本色。在会同粟裕同志纪念馆陈列着一张珍贵的党员登记表,时年二十六岁的粟裕在这张党员登记表上如实填上了自己地主家庭剥削为生和受过警告处分等情况,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带上“地主剥削”、“警告处分”等字眼,无疑是惹上了“麻烦”,但是粟裕毫无隐瞒、实事求是,这一份珍贵的党员登记表正是体现了他对党的绝对忠诚。“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党员干部要将对党忠诚放在首位,历经风雨、面对诱惑都应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面对错误应当开诚布公,切勿讳疾忌医,干事创业的路途上不可避免会“遇挫折”、“犯迷糊”,最重要的是要坦诚面对,多找主观原因,从“错误”中找进步,不遗余力干好党的事业,常怀一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向党忠心,去篆刻中国共产党百年沉淀的年轮。

强化“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勇于践行新时代的历史使命。1948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决心以3-10个纵队南渡长江、开辟新的战略根据地,可粟裕根据他对全国战局慎重的分析,以“管见所及,斗胆直陈”的语句向中央军委发出了电报,提出了改变中原战局的战略构想,以及关于作战和建军的重要建议和意见,这封著名的“子养电”在当时引起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以致改变了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为此后取得淮海战役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山河无恙,烟火寻常,但国内外依然存在风险挑战,中美贸易战、边境冲突、新冠疫情等风险仍然威胁着人们的生活,有风险才更需要担当,党员干部要永葆担当的勇气,传承粟裕敢于担当的品德,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主动去作为,解燃眉之急,思利民之法,只要是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要敢闯、敢创、敢干,打造好“三个高地”,肩负起“四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紧紧依靠人民开创美好未来。

追求淡薄名利的精神境界,在真抓实干中彰显“大将”风度。粟裕大将戎马一生,曾频繁转战江西、福建、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屡战屡胜,毛主席曾称赞:“在我的战友中,数粟裕最会打仗”。可就是这样一位战功显赫、军事才能优异的大将,曾在得知中共中央任命他为华中军区司令时,他认为张鼎丞在才能、品德、资历等各方面均优于自己,便先后三次向华中局、中共中央建议以张鼎丞为司令,自己任副职,中共中央最终才采纳了粟裕的建议。粟裕大将始终胸怀大局,以“沧海之一粟”自诩,将成就归功于人民、归功于为革命奉献的战友,我们党员干部要常思粟裕大将德才兼备、虚怀若谷的品德,将思想置于政治高位,摒弃追名逐利的念想,以人民的利益和党的事业为先,在攀登高峰的征途上进退有度,常怀“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的谦卑自牧,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在锐意进取、干事创业中彰显人生价值。

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志,贯彻“清白传家”的理想信念。1984年2月5日,粟裕大将走完了戎马倥偬的一生,他的遗体火化后,竟在头颅骨灰中发现了三枚残碎的弹片,据他夫人回忆起粟裕患有时常剧烈头痛的旧疾时,才明白是这三枚弹片折磨了他整整54年。在会同县粟裕同志纪念馆陈列着一套粟裕任南京市市长兼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期间穿过的便服,它已被洗得泛白发灰,后来粟裕调到中央军委任副总参谋长,他又把这套便服从南京穿到了北京,整整穿了三十多个春秋。三枚弹片和一套便服体现出了粟裕大将坚毅朴素的崇高品德,广大党员干部要传承这种品德,坚守廉洁底线,慎独慎友,用好的家风促好的作风,以清廉朴素的底色融入群众;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深入艰苦山区,锤炼“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意志,做一颗扎根基层的“铺路石”,为百姓铺平乡间村落的大道,把“三湘四水”建设的更美好;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全力推行党的政策方针,争做一名不负韶华的时代新人,为把会同打造成“特色产业发展样板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湘黔边区红色文化引领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作出新的贡献!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