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芦淞区:把小丝瓜做成大产业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2-10-11 17:10

去年以来,株洲市芦淞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一县一特”“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要求,加快发展特色乡村产业,推动白关丝瓜成为株洲市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农产品之一。2021年,卦石村(白关丝瓜)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白关丝瓜成为全市唯一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双认证”的蔬菜类农产品,种植面积近1万亩,带动从业人员4500余人、白关镇5个村的年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2022年,白关丝瓜获评省级道地名优食材银奖。

高规格推动,汇聚工作合力。把做大做强白关丝瓜产业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区长任组长的芦淞区白关丝瓜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及时解决重大问题,并下发《芦淞区白关丝瓜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职责分工,层层压实责任。以“动力党建”工程为统揽、“芦淞·幸福”基层党建品牌为依托,整合各方力量,组建白关镇果蔬协会和白关丝瓜产业协会,牵头开展品牌建设、质量提升、产销对接等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高标准规划,明确发展路径。一方面,坚持规划先行。制定白关丝瓜产业发展规划,概括为“1126”,即优先发展1条白关丝瓜产业带,完成1万亩种植面积,重点打造2个高标准示范基地,力争实现6亿元产值。另一方面,坚持优化布局。“近期建成一带”,即2021至2022年,在“蚕梅村-龙凤庵村-东山村”沿线8公里区域(占丝瓜总产30%)建成白关丝瓜产业带。“远期形成一环”,即2023年至2025年,打造以“沙堤村-云山村-岭水村-东庄村-卦石村-选青村-姚家坝村-石湾村-楠木山村-芷钱桥村”为主的白关丝瓜产业环。

高水平示范,带动整体提升。一是突出以点带面。成功创建省级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农业设施示范片),并在华亿庄园、东方四季建成智能化大棚12座种植白关丝瓜,总面积3万余平方米。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出白关丝瓜月饼、洗发水、沐浴露等特色产品,实现第二产业“零”的突破,市场反响良好。二是突出科技赋能。实施省农科院“白关丝瓜提纯复壮与推广应用”科研项目,选定10个种植基地,试种第4代提纯复壮白关丝瓜。邀请省农科院专家进行技术培训,推广病虫害防治技术、完善溯源体系等,不断提升白关丝瓜的品质。三是突出产业融合。依托通航、服饰等产业优势和大京水库等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农业+互联网”“农业+文旅”“农业+康养”等新业态,建设白关丝瓜文化长廊和雕塑、农耕文化研学基地,打造“卦石村-东山村-龙凤庵村-蚕梅村-大京风景区”精品旅游路线,争创白关丝瓜特色小镇,致力将其打造成产加销结合、农文旅康融合发展的综合体。

高质量管理,放大品牌效应。一是加强品牌监管。指导协会完善商标使用、授权等制度,采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村集体+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通过制定产品手册、完成分级标准、推广统一包装等举措,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维护白关丝瓜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强宣传推介。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以《炒不黑的白关丝瓜》为题进行专题报道,推出原创歌曲《白关丝瓜甜万家》,“白关十里铺,丝瓜万家甜”的共识深入人心。特别是成功举办两届白关丝瓜节,在2022年株洲市(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暨第二届白关丝瓜节中,明星祝福视频、白关丝瓜吉祥物、“白瓜瓜”微信表情包等创意宣传引爆线上线下,得到中国网、新浪网、红网等主流媒体密集报道,白关丝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三是加强产销对接。积极对接岳阳阳雀湖、深圳口口口等公司,加快将白关丝瓜推向粤港澳大湾区、北上广等区域,不断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