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隆平高科技园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党建链”,激活“产业链”,实现“党建链”和“产业链”同频共振、深度融合,推动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
因地制宜,做实产业链党建
因地制宜抓组建
园区扎实推进两新党组织组建“攻坚”行动,开展“地毯式”摸排,做到园区内企业经营情况、职工情况、党员情况、出资人情况、党组织情况、群团组织情况“六个清”。落实“应建尽建”要求,采用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多种形式组建,加大组建力度。针对不愿建的,摸清状况、找准症结。针对不会建的,党建指导员定点帮扶,组织培训会,邀请专家授课。
因地制宜抓细分
按照领域相同、行业相近、业务相联的原则,推动种业、动物营养与健康、植物提取、食品加工四条产业链党建。将单独或联建党支部的多个企业串联起来,把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触角延伸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支部建在链上、党员聚在链上、活动串在链上、作用显在链上。
因地制宜抓协同
通过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群团工作、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党群工作一体化部署、活动一体化开展,将园区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商会统筹整合,做到党群共建、资源共享、阵地共用、活动共办。通过打造集“党员教育、廉政建设、职工培训、企业团建、青年交流交友、举办活动、人才服务”于一体的非公党校和党群服务中心,解决企业职工集中培训难、活动阵地服务设施缺乏。英氏控股精心打造“直播青年心向党”直播间,实现红色文化进企业、红色故事进直播、红色主题进营销、红色活动进团建。
突出特色,做深产业链党建
搭建新模式
探索“院士+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职能部门+学会协会+龙头企业+科技经济人”的产业链党建发展新模式,按一院士(学术带头人)领衔一产业链党委筹建原则,将进入产业集群内的每一家企业“链”起来,实现产业和党建一体化发展。扩大党建朋友圈,把院士和科研院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招商优势,基本形成了党建引领下的产业协同发展、企业抱团发展新格局。
完善新机制
建立领导干部联点服务机制,开展“党建引领、助力千企”活动,及时了解疏解企业困难问题22例。建立两新党组织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工作机制。选派近百名干部担任两新党组织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作为园区服务企业、搭建和企业沟通交流平台的重要举措。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园区党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打造新经济
建立园区领导结对联系院士、重要决策院士专家咨询制度和常态化合作机制,逐步把院士“才富”衍生为“财富”。大力发展“院士经济”,搭建战略咨询、科技攻关、人才培养三大平台,以院士引领催化产业能级提升,加大企业与院士及其团队的经常性联系,助力院士成果产业化,力争实现院士专家人才与湖南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企业院士双赢。
注重效果,做细产业链党建
种业峰会铸品牌
把峰会的影响扩得更大,一年一度岳麓种业峰会,政府领导、种业界院士、知名专家以及国内相关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谋国家种业创新发展。把创新的底色擦得更亮,全力服务岳麓山实验室建设,加快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2+8”科研体系构建。把种业的招牌打得更响,推动隆平生物种业产业园、隆平生物种业创新中心等核心产业载体建设,三年新增产业载体面积150万平方米以上,集聚更多种业领军企业。
“三个全员”强服务
隆平高科技园实施“全员招商、全员联企、全员出彩”三大行动。人人都是“招商员”,参与招商引资,为园区“产业发展年”添砖加瓦。以“领导三联、干部三包”(联重点项目、联产业招商、联创新平台,包项目落地、包政策落实、包帮扶解困)为主线,实施“全员联企”行动,着力营造“亲商、惠商、留商”的一流营商环境。坚持干中选、干中配,优先提拔工作出彩干部,大力营造“让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有为者有位”的良好生态。
企业家沙龙解难题
园区在办公楼二楼打造企业家沙龙阵地,园区领导班子牵头定期组织两新党组织负责人、企业高管、党建指导员共同探讨经营之道,交流破解党建工作难题招法,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已开展沙龙13期,为辖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170余个,企业间提出促进发展的各类“金点子”30多条,有效化解党建工作难题20个。英氏控股集团上市关键时期,芙蓉区委书记、区长带队来到英氏控股集团,12个部门负责人带公章上门,对企业所需盖章的文书进行集中审核、盖章,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湖南省茶业集团大门周边道路货车乱停,严重影响员工车辆进出,园区纪工委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办公,从根本上解决该路段货车乱停乱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