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武陵区:两新组织从“建起来”,到“转起来”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2-10-12 18:26

按照省委组织部年初部署,今年上半年,常德市武陵区在辖区11个街道设立两新组织综合党委。党委成立以后,通过落实保障、建章立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机制,在运行中逐步发挥作用。4-9月份,全区新建党组织65个,覆盖两新组织189家,党组织覆盖率从56%提升到了77%。

一、围绕四有标准,“软件”“硬件”同保障。根据省委组织部“有班子、有队伍、有经费、有场所”要求,在实践层面进一步具体化为“四配三集中”。四配:一是配强班子。在芙蓉街道率先试点,明确街道党工委有关负责人为书记、副书记候选人,把党建办、经济办、派出所、安监站等负责人和代表性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列为党委委员候选人。二是配齐人员。结合武陵区街道内设机构实际,将综合党委办公室设在街道党建办,通过各街道内部调剂等方式,配备了至少1名专职党务工作者,承担两新党建日常工作。三是配好制度。在与部分街道代表座谈的基础上,区委两新工委牵头,制定工作例会、联系指导、评价反馈等系列制度。四是配足经费。衔接区街财政部门,在街道年度经费预算中,将两新党建经费进行单列;统筹对接上级拨付的新建党组织启动经费、党员活动经费、党建指导员工作经费,以及支部书记和党建领军人才工作津贴。三集中:一是集中授牌。区委集体授牌,统一街道两新组织综合党委的标牌,明确专门的办公室场所,安排部分综合党委书记表态发言,强化书记的责任意识。二是集中培训。邀请专家现场授课8人次,包括市、区组织部门负责基层党建工作的中层骨干,提升队伍业务水平。三是集中攻坚。将本年度的两新党组织组建攻坚行动任务,压实到新成立的各街道两新组织综合党委,根据市监部门提供的两新组织数据,抓核实、抓覆盖,以“干事”促“运转”。

二、注重厘清职责,“站所”“社区”同联动。重点在运行方面下功夫,以细化分工为手段,促进各个层面发挥作用。一是上下联动。通过新的组织架构,强化街道层面的两新党建工作力量,以街道站所为链接点,向上延伸至同一条线的区直部门综合(行业)党委,向下延伸至社区负责经济等其他工作的委员,改善以往两新党建由党建口上唱“独角戏”的情况。二是左右互动。通过街道5个主要站所的融入,逐步将街道辖区两新组织“摸排”与“组建”职责分开,试点的启明街道明确由经济办牵头负责摸排,党建办牵头负责组织覆盖,在解决以往党建口上既负责“出题”又负责“做题”方面,作出更多探索。三是前后促动。通过“社区—经济办—党建办—社区”的工作循环,对辖区两新组织定期与不定期地摸排,街道层面每半年对两新组织台账进行更新,社区结合日常联系、中心工作联络等,及时掌握两新组织基本情况的变动,形成较为严密的工作体系。区委两新工委经过跟踪部分街道的运行实践,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近期制定《武陵区街道两新组织综合党委工作运行机制》,已反馈到所有街道进行试行。

三、聚焦长效兜底,“工作”“组织”同覆盖。将街道兜底责任落实在常态化摸排、及时推进“两个覆盖”。一是建立第一时间识别党员身份的机制。针对辖区两新组织的新录用人员,督促从业人员10人以上的非公企业建立新进人员政治身份识别机制,多方整合资源,增加信息查找渠道,确保街道及时掌握情况。7-9月,南坪街道7家“无党员企业”新招录党员后,第一时间被纳入联合支部完成组织覆盖,在万达写字楼新建的楼宇党支部实现楼宇党建方面的突破。二是建立第一时间选派指导人员的机制。针对辖区两新组织类型多样的情况,综合党委衔接能力明显提升,拓宽了兼职党建指导员的来源渠道,将关联的区直单位干部、党建经验丰富的退休干部等纳入备选人员,以往新摸排企业不能第一时间完成工作覆盖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丹阳街道近期摸排两新组织9家,向区里报备的新选派党建指导员,除以往的街道、社区干部外,新出现了1名社区党组织退休干部、2名与企业业务对口的区直单位中层骨干。三是建立第一时间纳入组织覆盖的机制。针对两新组织流动党员管理难的“盲点”问题,小微企业新发展党员数量少的难点问题,多渠道督促流动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入两新组织,长远培养企业管理人员向党组织靠拢。近三个月,21名党员组织关系从居住地党组织新转入区内两新组织,18家小微企业管理人员中新确定入党积极分子25人,夯实了进一步提升覆盖水平和覆盖质量的工作基础。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