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泸溪县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创新实施“党建引领、五联共治”乡村治理模式,建立“干部联村组、党员联农户、人才联产业、乡贤联家乡、六员联治理”工作机制,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放,把治理效能有效覆盖到乡村最末端,促进乡村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构建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一是干部联村组,以小院坝编制大网格。一是选好“院管家”。以行政村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网格,将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实现综治网、党建网“双网合一”,全县147个村(社区)750个村民小组建立党建网格,由村支委成员担任党小组组长(网格长)。全面落实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包村、干部驻村、村支“两委”联网格党小组制度,以责任到岗到人推动村组事务落实落细。二是议好“院落事”。乡镇、村(社区)、驻村工作队“三支队伍”,定期到网格召开院坝会,面对面宣讲党的“三农”政策、心贴心倾听群众呼声,实打实解决群众难事。2022年,共召开院坝会700多场次,收集意见建议1478条,办理民生实事1200多件,实现“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村”。三是定好“院坝规”。印发《推行“院坝会”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坚持“四不原则”(不拘形式、不限内容、不择场地、不定时间),建立“民情恳谈会”制度,按照“村民提事—院坝议事—会议定事—联动办事—群众评事”工作流程,不定期召开院坝会,建立乡镇、村组、驻村干部联系服务为民闭环管理模式,推动思想共学、村务共议、民事共办。
二是党员联农户,以互助组密切鱼水情。一是精准建组全覆盖。采取组织引导、党员带头、群众自愿的方式,按照血缘相亲、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原则,突出双向选择,合理搭配、优化党群结对建组,农村每名党员就近联系5户以上群众,全县共建互助组9781个,联结群众49115户,实现家家党员联、户户见党员。二是精准服务全方位。全面落实“158”工作机制,即1名党员至少联系5户村民,聚焦民情走访、文明倡导、法治宣传、纠纷调解、政策落实、产业对接、精准服务、带动发展等8项内容,积极开展党员“一亮三诺”(亮身份、公开承诺、积极践诺、支部评诺)行动,建立村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三单”服务机制,推动五个到户内容具体化、措施精细化。三是精准考评全过程。每月依托互助积分超市,对在工作中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的党员发放积分劵,常态化开展大评小奖,兑换物资奖励,激发工作热情。年终结合党员民主评议、村民代表大会、院坝议事会等形式,开展考核评议,将评议结果纳入党员积分管理、后备干部考核内容,作为表彰、评先评优、推选任用的重要依据。
三是人才联产业,以科技芯助推产业兴。一是科学化分类组团。按照“产业同类、专业相近”的原则,将选派的117名省州县科技特派员、18名三区人才、31名农技特岗生、8名名誉村主任分类组团,组建茶叶、柑橘、葡萄、蔬菜等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10个,并建立联乡镇、联村(社区)、联基地、联产业大户“四联”服务机制,实现科技人才联系产业全覆盖。二是常态化服务指导。建立“即时服务、常态服务、在线服务”工作机制,科技专家积极开展“五帮三促”(帮信息、帮技术、帮生产、帮销售、帮就业)活动,全县11个乡镇147个村(社区)开通技术服务专线,实现科技服务即叫即到。依托墟场日、科技活动周,常态化开展科技下乡服务297场次,为基层群众、种养殖大户解决技术难题26个。比如:今年针对洪灾、旱灾,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辣椒技术专家到兴隆场镇开展“田间教学”3次,培训农技人才56人,有力促进了灾后生产。三是特色化发展产业。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采取“公司(合作社)+专家人才+基地+农户”的形式,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共建产业发展共同体,全县发展葡萄、油茶、白茶等特色产业47万亩,建成万亩精品园5个、千亩标准园43个。建立群众深度参与发展集体经济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集体创收。2022年,全年所有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15个。
四是乡贤联家乡,以新理念培育新风尚。一是搭台聚贤、筑巢引贤。大力实施“百名乡贤建家乡”活动,村村成立乡贤会,由乡-村两级党组织牵头,甄选户籍或原籍在当地、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的贤达人士,择优建立“乡贤库”。建立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村支“两委”成员挂钩联系本籍乡贤制度,以家人的牵挂、乡亲的期盼、党委政府的信任为牵引,感召乡贤能人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出资出力。二是立制领贤、对标育贤。村村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建立“红黑榜”制度,有效整治农村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比如,都岐村带头破除丧葬陋习,在村西规划6亩殡葬墓地,实行集中统一安葬,成为湘西州率先推行集中安葬的村。三是精准用贤、崇德尚贤。深入落实“三个一”工作法(乡贤每年至少参加一次联谊会、至少提出一个合理建议、至少办成一件为民实事),常态化召开座谈会、茶话会,引导乡贤当好“五员”(宣讲员、文化员、慈善员、调解员、参谋员),推动以贤引德塑乡风,以贤引智强治理,以贤引力促发展。今年通过乡贤化解邻里矛盾纠纷218个,筹集助学金17万余元。
五是六员联治理,以小岗位赋能大作为。一是严格选聘,做到“一村一警”。建立村辅警选聘“村支两委推荐、乡镇党委审批、派出所批准”制度,切实把品行端正、作风扎实的本村村民选聘为驻村辅警(网格综治员)。整合资金90万元,扎实推进“雪亮乡村”建设,在全县范围内安装摄像头6430个,全县147个村(社区)“智慧农家”系统安装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了巡逻防控、常态化禁毒、反电信诈骗等严厉打击各类犯罪网络。二是整合职责,实行“多员合一”。全面整合农村保洁员、护林员、护渔员、水管员、公路养护员等五员职能职责,实行“多员合一”(统称为村务协管员),建立部门指导,乡镇统筹,村级落实的工作管理机制,将公益性岗位的管理权限下放到村,由村级党组织结合实际,将辖区划为若干区域,“村务协管员”需承担护林、保洁、道路养护、交通劝导等多项职责。三是规范管理,实行“一年一聘”。制定《泸溪县村务协管员“三定一考核”管理办法》,对村务协管员实行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年终考核制度,实行“五定五化”管理(即定好责,工作职能清单化;定好岗,人员选聘规范化;定好区,分片管理全域化;定好酬,待遇保障工薪化;定好规,督导考核常态化),建立“县级季督查、乡镇月考核、村级日检查”精细化考核管理机制,奖优罚劣、优胜劣汰,及时调整更换不适应工作要求的人员,推动村务协管员管理监督更加规范,招录聘用更加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