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娄底市全域推进家庭建设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相融共进,突出党建带家建、家风促民风,切实带出农居环境新面貌,促出基层治理新格局,引出群众致富新路径,全面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所呈现的鲜活风姿。
给治理铸魂,高位推动家庭建设最小细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不仅处于基层治理的第一线,也是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的最前沿,更是以良好家风促党风政风的主战场。娄底市高度重视基层系统治理的靶点指向,市委书记邹文辉审视度势,提出着力解决基层治理中的突出问题,要把家庭这个最小细胞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以党建为引领,做好家庭、社会、党和政府三个维度同心协力、一体推进的善治文章。在精准研判、广泛调研一乡一域家庭文化后,娄底市委出台《关于强化家庭建设促进基层治理的通知》,涵蓄“营养”、推陈出新,以创建文明家庭、实施科学家教、传承优良家风为重点,以精准“立靶”,精细“瞄靶”,精确“打靶”为准则,以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市直相关部门协同并进,基层组织闭环运行、社会各界支持参与为主轴,找准基层治理的“坐标”,夯实社会稳定的“底盘”,汲取文明乡风的“养分”,促进自治、德治与法治相得益彰。配套制定《家庭建设促基层治理任务清单》,将目标、任务、规划到每一项具体事项相当中,市县乡村四级积极响应,群情激昂,强大的家庭文明新风迅即吹遍湘中大地。
建档立卡,家情家事档案助力精准“微”治理。家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娄底市不断织密微网格,建立家情家事档案、出台村情社情问题报告制度,从一个个小“病灶”入手,靶向“治疗”,精准“去疴”,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强化基层治理,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如在新化县油溪桥村,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档案袋,每个家庭的基本情况、就业情况、社会关系、正能量事件和依法公开的法律文书所确认的违法犯罪情况等全部“建档立卡”,作为“文明家庭”评选和积分管理的重要依据。户主档案袋里详细列明了加分条款48项、减分条款52项,好人好事、乡风文明、环境卫生、尊老爱幼等都有相应的积分,村民按照积分多少享有集体经济收入分红、奖励。村民变股民,家庭档案变积分档案,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动力更足了,对自己的言行约束也强了;新化县琅塘镇,“琅塘星”微治理“星光灿烂”,以全镇26个村(社区)为单位,建立家庭家事档案室,分门别类,统一存放、专人管理,逐步打造村级事务数据库。镇党委对全镇所有户实行“加减分制”的积分管理。从事志愿服务,按次数加分,违背《村规民约》,按情形减分。每一次加减分都详细记录在家庭档案中,确保基层治理的总体健康,形成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的良好氛围。
党员带头,带动群体共振画好共治共建“同心圆”。“一个家庭一根桩、一名党员一面旗”。娄底全域开展“共产党员家庭”亮相挂牌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及党员家庭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平安和谐的邻里圈。在冷水江市布溪街道金水湾封控小区,小区23名网格党员第一时间到“最小管理单元”党支部报到,主动参与核酸检测场地布置、扫码测温和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工作;在新化县中心城区上梅街道,随处可见穿着红马甲的“上梅红”志愿者,他们清扫道路,清除杂草、疏导交通;上梅街道依托网格党支部组建“上梅红”楼栋志愿者服务队,在每个楼栋、院落中为每1名网格党员配备1名“上梅红”志愿者,党员加“合伙人”的模式,发挥“1+1>2”的作用。“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社区)”,党员带动自己家庭、党员家庭带动一般群众家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娄底积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服务管理模式,建立覆盖全市、专兼结合、多方参与的“娄底红”网格志愿服务团队,形成了群众广泛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自治生动局面。目前,全市共建立网格党组织9494个,成立“娄底红”网格志愿服务队2300多支,注册志愿者达1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