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特色党课”魅力“圈粉”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2-10-19 17:46

村寨中的“三棒鼓”宣讲、舞台上的音乐剧表演、“沉浸式”的课堂体验……“党课开讲啦”活动开展以来,龙山县聚焦形式载体、课程设置、实践平台、开发流程等机制创新,依托民族文化、红色资源等打造“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特色党课,党课“色香味浓”,党员喜闻乐见,效果入脑入心。

载体呈现创新化,让党课形式更“活”。三棒鼓表演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龙山县极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龙山县聚焦党的思想理论、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党员教育重点内容,活用“三棒鼓”表演形式,打造《非常N+1,龙山焕活力》《三迁苏维埃,省委定茨岩》等“三棒鼓党课”120余堂,将理论语言转化为方言俗语,深受党员群众喜爱。充分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手段,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依托“党建直播间”、龙山红星网、“湘西E路通”等网络平台开设“云端课堂”,共计开展线上授课200余次,培训党员1.6万余人次,为党课插上了“信息化翅膀”。结合现有的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委会旧址、红二·六军团兵工厂旧址、方汉英烈士墓等红色遗产,通过“眼观、耳听、歌颂、步行、心品、身历”等模块设计,打造以“8+3”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沉浸式”体验课堂,增强了党课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课题内容本土化,让党课底蕴更“红”。龙山县属红色革命老区,贺龙、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率领红二、六军团在此创建根据地,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龙山县将本土红色资源开发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长期规划,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形成了“红色资源+党课开发”的长效机制。深入挖掘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文化史实,梳理红二、六军团长征历史脉络,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党课,成功开发了《红二方面军的摇篮——红色龙山精神及其价值》《江南柱石 红色龙山》《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永放光芒》等红色主题党课20余堂;以红军战斗在龙山为主要内容,倾力打造《红色土家·摇篮曲》音乐剧党课,为各级各类培训班表演150余次;将真实案例融入党课,编排了《二十三根麻纱》《再叫我一声娘》《我随贺龙当红军》等一批“红色微党课”。

实践平台多元化,让党课效果更“实”。将党课课堂向外延伸、拓展,让党员从“学习者”成为“践行者”。龙山县设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里耶秦简博物馆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6个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党员干部接受现场培训达650多场次,参与党员达8300余人。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员教育成效的“试金石”,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党校教师、先进典型代表、科技人员、致富能手深入农村、社区、机关、企业、学校,根据授课对象需求开展“送党课下基层”410余次。开展“党课开讲啦”“田间党课”“流动课堂”等活动,邀请省州县农技专家开展授课250余次,培训7300余人次。通过面对面交流、手把手传授,让党课在实践中入脑入心,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活力。

开发流程规范化,让党课机制更“顺”。始终把特色党课开发作为提升党员教育质效的重要保障,成立特色党课开发工作小组,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县委党史研究室、县文旅局、县融媒体中心等部门为小组成员单位,整合资源,把握导向,形成了多部门联动的党课开发格局。严把“政治性强、形式载体新、内容接地气、党员喜闻乐见”的党课开发标准,遵循“多部门精心选题、团队细心打磨、专家集体验收”的党课开发环节,定期召开党课选题策划会,确保了党课选题紧贴县情实际、满足党员需求。开展党课评优活动,对优秀党课进行奖励,并在全县党员教育平台进行展播。“党课开讲啦”活动开展以来,共展播党课125堂次,《非常N+1,龙山焕活力》《再叫我一声娘》等37堂优质党课点击量达上万次,全县2万多名党员成为特色党课的“铁粉”。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