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宜章县梅田镇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倍增计划。截至9月底,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达284万余元,全镇17个村村均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其中,龙村瑶族村达到62万元。
四项举措抓推动。一是高站位抓部署。镇党委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注重发挥党组织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坚持因村制宜、逐村过筛、一村一策,指导各村制定完善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帮助村“两委”理思路、抓提升。二是压责任抓落实。建立党员干部联系重点企业项目工作模式和发展村集体经济联席会议制度以及奖惩制度,实时动态监测村集体经济收入,精准掌握各村主要收入来源明细,及时研究解决各类困难,形成了统筹推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强本领抓培训。充分发挥镇党校育人育才“主阵地”作用,把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党校日常课程,邀请镇域内“土专家”“田秀才”“劳模”“经济能人”上台授课,开展集体经济、农经财务、乡村振兴、驻村帮扶等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村干部致富带富能力。四是建机制抓导向。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与镇村干部评先评优、绩效报酬、分类定级相挂钩,对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村集体,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项目扶持和资金奖励,通过树立“奖惩分明”的鲜明导向,正向激励镇村干部履职尽责。
四种模式强带动。一是兴办实体经济。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示范作用,因地制宜发展实体经济,上寮村集体投资50万元新建了25栋烤烟房,带动发展400余亩烤烟产业,预计每年可实现烟税返成5万元;杨家村、黄石村、上洞村分别自筹40万元投资建设了80KW光伏发电站,预计每年村集体增收5.5万元,松柏村与发烧工艺企业采取入股合作制作包装袋,享受百分之二利润分红。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坚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实现产业振兴相结合,兴办一批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示范园,配套建设生产、加工和经营服务设施,形成了“一村一品,目前,全镇发展农业种养合作社54家,形成了脐橙、灵芝、草莓、生猪等20多个特色农产品牌。三是盘活闲置资产。注重统筹盘活村级集体资产和资源,充分将资源资产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闲置村委楼、仓库、厂房、土地、林地等集体资产,采取招商引资,公开租赁,承包经营,或自主开发等方式,盘活开发利用,增加集体收入。盘活原梅田企业办、原麻田企业办、原麻田水泥厂、原矿务局水泥厂、原一矿、六矿等闲置资产,陆续引进了发烧工艺、鑫达建材、筑城混凝土、金诚建材、磊鑫建材等优质企业。四是推动抱团发展。积极争取上级帮扶资金入股优质企业,共同实施村企联建项目,实现保本分红,如下塘村争取上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50万元投入福城生物发展食用菌项目,每年分红4.09万元。梅田村投入50万元入股发烧工艺,每年分红4.8万余元,形成特色与优势互补、资源与收益共享的发展格局。
四方成效促共赢。一是集体收入有增加。通过多措并举,全镇村集体经济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预计全年1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能达到400万元,龙村、上洞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百万元。二是村党组织能力有提升。通过发展集体经济,绝大部分村破解了等靠要、无能力为群众办事的困境,村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望更高了、号召力更强了,其组织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三是干部能力有锻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培养锻炼基层乡村干部、乡村人才抓经济建设、抓产业发展、抓基层治理的重要平台,让广大乡村干部在集体经济发展中主动作为、大显身手,通过学习培训、交流观摩等形式,乡村干部的发展理念、市场理念、经济理念明显增强,思考谋划工作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四是产业发展有带动。各村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产业发展的试验田,村集体结合抛荒治理、土地流转等工作,通过种植脐橙、油茶、柚子、灵芝等特色优势产品,带动群众发展多元产业,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互促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