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门县突出问题导向,对人才需求量大、素质要求高等问题,就如何培养干部综合素养,建成一支立场坚定、作风优良、敢于拼搏、勇挑重担、能力过硬的干部队伍进行了探索,以新关镇为例,培强基层干部力量,推动建设成现代农业强镇、新型工业重镇、美丽乡村新镇。
一、画好“矢量图”,建强制度管根本
内部竞争“强基础、提动能”。树好竞争上岗“风向标”。建立竞争机制,敢于将优秀的干部放在二层骨干的位置,并实行多岗实习制,充分考虑干部个人能力与意愿,让干部在完成本职岗位工作的基础上,接受镇党委政府的安排,跨岗位工作,拓宽多方技能,实现个人能力提升和岗位工作新思路的创新。搭好积分管理“点兵台”。出台《新关镇2020年调研信息工作方案》,每月公布上稿积分,营造浓厚的比、促、赶、超氛围。截止6月,干部在省级及以上平台上稿40篇,市、县两级平台上稿100余篇。并采用“分组定题”的形式,一至两人一组,选定8个调研课题,深入基层实践,撰写形成完整的调研报告。
量化考核“重规范、严执行”。拧紧作风螺丝。出台《机关干部管理制度》,把好“品行关”,严抓作风建设,明确工作纪律与生活规矩,树榜样、推典型,鼓励干部对标对学先进、勇作为。串好责任链条。根据各站办所分工安排,对应县级年终考核细则,建立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对接县级部门考核结果和本职工作完成情况,直接作为年底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能者上、平者让,形成正面激励机制。
联村包保“全铺开、上台阶”。联村包片“担担子”。出台《新关镇2020年干部职工分工安排》,明确各站办所人员安排和工作职责,选派5名联村领导、38名联村干部,协助做好村居日常工作,并根据村居安排,形成党员干部包片联屋场、农村党员、村民代表等联户的新局面。结对帮扶“钉钉子”。以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干部主动下沉到村到户,对标对表查漏补缺,用心用情结对帮扶。担当政策宣传员、卫生保洁员,为包保对象答疑解惑,干好房前屋后卫生,节假日的常规慰问,以及联系企业,为滞留在家的群众提供就业信息。让脱贫成效经得起看、经得起算、经得起问、经得起查。截止当前,对建档立卡户、边缘户等743户“六类对象”,实现结对包保。
二、瞄准“主战场”,紧盯培养出实效
上推增才干。按照政策规定,积极向上推荐干部,争取机会到省、市、县级组织、安监、环保、扶贫等专业性强、综合素质要求高的部门跟班学习,力求干部把眼界拓宽、把思路打开、把方法弄准。截止目前,累计向市委组织部、县委办、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等推荐跟班学习10余人,培养到镇各站办所跟班的村居后备干部10人,镇本级8名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平放强业务。新关镇有非公企业近500家,其中大型企业19家,柑橘面积有18000亩。将年轻干部放在安监、农技、经管等站所,鼓励干部多到企业学技术、管理与安全防护知识,多下田地了解柑橘种植等生产技术,学习地方土话、知晓当地风俗、了解地域文化,以案促学、以事促学、以干促学。采用传帮带形式,为工作能力强的“师傅”分配一至两名年轻干部当“徒弟”,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师傅们分享经验,徒弟们谈工作感受,还邀请经验丰富的教授、编辑等上专题讲座,拓宽干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供平台交流思想状态、工作规划和设想。
下挂长本领。选派干部入村挂职,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或支部书记助理,配合村(居)支“两委”开展工作,并进行村情村貌及经济发展情况调查,培养干部语言表达、统筹协调、团队协作等能力。近两年,累计选派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成员11人,支部书记助理4人。为打赢“三大攻坚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成立青年干部突击队,下沉到村到户。疫情爆发,一声召令全员到岗,担当信息报送员、物资派送员、心理疏导员等,至今无一例确诊病例。脱贫攻坚决战时,危房整治、纠纷处理、收入核算、数据录入等,各项工作均走在前。防汛抗险一线,不惧风雨与危险,冲在最前,查险情、核灾情、疏沟渠、保安全。干部敢于担当作为,用青春热血为新关镇获得“石门青年五四奖章”先进集体荣誉。
三、织密“防护网”,强化思维促长远
以底线思维“墩墩苗”。提振“精气神”。注重培养干部危机意识,组织召开读书交流会,购买一批书籍,敢于将干部放在专业性强、吃劲要紧的岗位锻炼,让缺乏基层经验的干部下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通过学习与锻炼解决干部“本领恐慌”问题,增强干事创业信心。强优势、补短板。绷紧脑中弦。通过对干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制度规范和法律法规条款学习等,将规矩和纪律视为带点的高压线,划红线、知敬畏,务实尽责,将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以有解思维“弹钢琴”。牵住“牛鼻子”。注重培养干部辩证思维能力,遇事不慌不忙不急,分清大小难易、明确轻重缓急、摸清内在规律,找准突破口。提倡工作纪实法,建立备忘录,实行工作日梳理、周反思、月总结,突破惯性思维,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用新举措、新办法解决看似“无解”的难题。强健“骨架子”。新关镇坚持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想方设法引项目、全力以赴推项目,让干部锲而不舍上门做通拆迁户工作,对信访户实行一对一包保,不断跟进项目进度。努力让在建项目和已签约项目落地投产,推进新关集镇的提质升级,推动集体经济增产增收。
以系统思维提格局。舍“小我”、铸“大我”。“头雁”引领、筑起疫情防控铜墙铁壁的25岁女支部书记闫友雯,主动请缨、“投笔从戎”的“战地文青”,汶川地震发生时第一批急行军、庚子战“疫”中第一批冲锋队、镇域百姓安全的“守护者”,退伍军人杨年华。干部将小我铸入群众的大我中,将拼搏之志融入本职工作中,化为建设新关的实际行动,奋力书写人生新篇章。识大体、顾全局。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脱贫攻坚。无论是人居环境整治,还是防汛抢险。我镇干部在保证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通力协作。由镇党委统一调配干部力量,上下一心完成阶段性中心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精准着墨、精细落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