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深度贫穷的小横垅雷坡村变成了“村美民富村”;过去一穷二白的大江口洑水湾村变成了产业兴旺的示范村;从前的雷击村葛竹坪镇山背村变成全省文化旅游示范村……
近年来,溆浦县以党建引领为牵引,实现乡村“蝶变”,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在乡村振兴路上的生力军、主力军作用,紧扣“五项举措”,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源头质量,建强振兴主力军
溆浦县驻村帮扶工作推进会
建立县级领导联片分包机制,按照《溆浦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管理办法》坚持以“因村选派、分类施策”为原则,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严把驻村帮扶工作需求、任职资格审查、驻村干部调整“三关”选派工作,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177支478名人才队伍选派到乡村振兴第一线;从本地种植大户、农民企业家“土秀才”“土专家”中,分类培育62名致富带头人和200余名后备干部,形成党组织引导、能人强人带头、群众积极响应的良好发展局面。据统计,今年全县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认真履行职责,召开群众会、屋场会、小组会1.5万余场次,走访群众22.4万余人次,办理实事8000余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万余起。
聚焦需求导向,培训赋能添动力
淘金坪乡双江潭村马坊片区屋场会
县驻村办落实各级指示精神,坚持以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本着从“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方面入手,采取“点餐式”“订单式”“捆绑式”培训方式。依托县党校、向警予纪念馆及北斗溪研学基地等培训阵地,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活动,邀请县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医院、保险公司的业务骨干和优秀“村支书”等精心备课授课;组织赴长沙、洪江、辰溪以及省市级驻村帮扶先进示范村参观见学、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通过一套“组合拳”,进一步帮助驻村干部开拓了眼界、理清了思路、找准了方法。截止目前,全县开展驻村工作队及乡镇部分党员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20期,参与人数2980人。
聚焦严管厚爱,激励干部勇担当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滕绿凤看望驻村工作队
全县围绕“定人、定村、定责、定标”四定原则,发挥“三互小组”作用(互帮、互学、互监督),实行“预免职”和“黑名单”制度,坚持平时考察、日常检查与年底考核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考准考实驻村干部政治表现和工作业绩。今年开展调研督查34次,通报20余次,撤换12人,约谈4名相关责任人。同时,落实驻村工作队生活补助、体检、重大疾病保险、意外保险等基本保障和驻村“七有”生活保障要求(有办公桌椅、厨房、衣柜、床、空调、热水器、洗衣机),发放15类应急药品箱387件。通过考核奖励、提拔重用、慰问表扬等激励措施,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2021年以来,全县提拔35人次,进一步使用11人次,职级晋升47人次,其中5名驻村第一书记通过“五方面人员”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聚焦产业振兴,创新机制促发展
小横垅乡罗子山村罗汉果丰收
按照部门帮扶、乡镇指挥、村级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式,充分运用“党社联建”和全县“送特色产业、惠农政策、适用农技、必需农资、市场效益”“五送”模式,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大力推广“党组织+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组织方式,打造25个乡镇“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全力推进村级产业发展。今年来,全县各驻村工作队与后盾单位联动帮扶,落实帮扶资金5000余万元,组建村集体经济组织施工队171个,承建小基项目24个,累计项目资金1000万元,协调中国建设银行给5个村发放“共享贷”资金2292万元。截至目前,全县21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已全部消薄,10个村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帮助群众吃上“产业饭”走上“小康路”。
聚焦治理有效,推动乡村换新颜
北斗溪镇茅坡村美丽院落
全县在推动“党建+微网格”管理有机融合上下功夫,依托微网格管理,开设党员干部“微讲堂”、推行实时在线“微调解”、完善村规民约“微自治”、探索数字赋能“微管家”、建立幸福基金“微帮扶”、开展引领风尚“微评比”、实施人居环境“微改造”、发展集体产业“微公司”、做实专卡结算“微监督”。通过“九微”服务延伸下沉每个微网格,实现了信访总量、突发性事件、违法犯罪发生率“三降”;服务能力、安全指数、群众满意度“三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平安乡村创建、集体经济发展“三突破”。自去年以来创建全国文明乡村3个,省、市文明乡镇3个、文明乡村16个、县级文明村93个。(中共溆浦县委组织部 曹坚坚 唐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