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市:用好绩效考核指挥棒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2-11-18 16:55

如何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村的发展和改善群众生活,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目标。为此,吉首市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把乡村振兴作为绩效考核重点任务指标,从产业发展、人才振兴、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有序推进。

产业兴旺,助力群众稳增收。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只有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更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近年来,吉首市着力发展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富民产业,保障了农民稳产增收。一是打好因地制宜“特色牌”。吉首市充分发挥土壤、气候等生态环境优势和交通、地理位置等区位优势,立足各乡镇现有资源,引导群众结合本村特色,因势利导、因村施策,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近年来,吉首市发展壮大了湘西黄金茶以及丹青的白云贡米、河溪的葡萄、十八湾的金秋梨等特色产业。今年,吉首市粮食种植面积达13.76万亩,总产量达5.3万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7.99万亩,其中,茶叶种植面积达15.5万亩,年综合产值将达到12亿元。二是打响名优新特“金招牌”。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农副产品深加工,强化农产品宣传推介,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提档升级。以高档次、精质量、重分量,打通“农字号”市场渠道,聘请权威机构把关和指导,加强食品溯源、绿色认证、有机农畜等领域建设,积极创品夺牌,擦亮“中国黄金茶之乡”等金字招牌,打响湘西黄金茶、白云贡米等金字品牌。三是打亮乡村振兴“升级牌”。积极践行高质量发展路子,探索融合发展产业体系,在单一“种产销”的模式下,推动乡村红色旅游、产业旅游、特色旅游等融合发展,丰富产业体系组织树,提升乡村产业附加值和含金量。今年来,吉首市积极创建文旅品牌,不断打造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出了多条“茶旅融合”“文旅融合”等乡村旅游特色精品线路。1-10月,共接待游客1238.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6.69亿元。

能人带动,人才振兴促发展。“火车跑得快全靠龙头带”,乡村振兴关键环节在于“三农”队伍,“制胜法宝”是能人强人。近年来,吉首市不断强化人才建设,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发展。一是积极“引雁归巢”。用乡土情愁、乡村舞台、乡村新貌吸引一批优质人才回乡创业,对接高等学府,开通引才育人绿色通道,积极引进各类专业技术紧缺人才,招录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将农技特岗毕业生、公费师范毕业生和定向医卫人员等充实到农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同时,结合实际,紧扣《湘西州武陵人才行动计划》,加强政策配套衔接,在落实住房保障、购房补贴、医疗优先、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强化保障,切实提高各类人才的政策优惠力度和待遇,为归雁提供干事创业大舞台。二是坚持“头雁领航”。一方面,合作一批高级人才。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引进各类专家在吉首成立工作站,组建科技专家服务团,对接省、州科技特派员,加强与科研院所及院校的合作等。吉首市与陈宗懋院士团队、湖南省茶科所等签订了茶业产业战略合作协议,聘请了13名专家组建了吉首市湘西黄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导专家组等,为吉首市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大力培养一批本土人才,充分挖掘本村本乡“田秀才”“土专家”“致富小能手”,培养一批高素质农民和农村电商人才,打造“第一书记”直播间,引领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借助经验交流、技术传授等平台,将“独富”变为“群兴”。三是实现“群雁高飞”。积极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小养殖户、散种植户、困难户等“小弱低”的边缘群众纳入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入社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增加收入,壮大产业,带动致富。同时,通过人才派驻、技术支持、包联共建等方式,将“弱雁”培育壮大。今年,吉首市共选派了155支驻村工作队驻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组织农业科技特派员150人次对全市所有行政村实行全覆盖技术培训,全市128家帮扶单位对146个村(社区)实行联点帮扶共建,助力形成群雁高飞的局面。

环境改善,提升群众幸福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了,农民幸福指数提升了,才能真正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吉首市紧紧围绕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治理,积极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的人居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一是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把村庄清洁行动作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工程来抓,严格落实人居环境整治责任,实行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包片,各村委明确分工,分包路段,做好日常保洁,道路垃圾清理等工作。同时,利用村民微信群、村广播等载体,动员全体村民积极投身到村庄清洁行动中来,结合评优评好等工作,利用爱心积分超市,对做的好的村民实行物资和精神奖励,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做到公共环境卫生和农户自家卫生共同搞好,共同发力。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让保护环境、爱护家园成为植根于群众内心的行动自觉。二是积极落实农村改厕任务。吉首市坚持以标准化理念推进改厕建设、使用和管理,制定了厕具产品、施工验收、使用维护等标准,严格按照设计、招标、施工、验收“四统一”工作流程,整村推进实施。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改厕智慧化管护系统,实现了粪便粪污等农村主要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三是持续打造美丽乡村。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美丽乡村建设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吉首市积极申报创建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美丽,促进“外在美”向“内在美”、“一时美”向“持续美”转变。截止10月,共创建省级特色精品乡村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省级全域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个、州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0个。同时,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推动全域文明向乡村延伸,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建设,目前,共创建州级以上文明村6个、县(市)级文明村48个。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