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动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近年来,湘潭市岳塘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把党支部建在“圈”上、“链”上、“街”上和小区上,以全域化高质量党建,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支部建在“圈”上,商圈发展激发新活力
将党建贯穿于商圈发展全过程,聚焦产业发展、商圈繁荣和创新创业,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服务优势,优化辖区营商环境,不断深化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内涵。
整合资源,共建共赢。以党建为纽带,推动街道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两新组织凝心聚力,融合发展。以商圈所在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抓总,全面推行街道“大党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聘请110多名商圈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大党工委”兼职委员,引导325家商圈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聘用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
推动发展,共生共荣。分行业分领域打造多个示范带动显著、党员群众认可的基层党建品牌。比如,福星国际金融商圈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成立“主体多元化、服务多样化”的党群服务中心,实行“组织联建、党员联管、事务联商、服务联做、资源联享、活动联办”,中心目前覆盖23家不同行业党组织,服务党员450余名,已成为服务商圈党员的温暖驿站、商圈党员作用发挥的有效平台、凝聚企业党员的重要渠道。
优化升级,共创共强。紧紧围绕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持续推动商圈楼宇党建做优做强。比如,长塘创新创业街区以“红色引领、立体服务、双创聚力”为理念,以党建促活力提升、促业务嫁接、促经济发展,孵化出130多家非公企业,年利税1500余万元,为党建工作推动企业优化升级,引领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示范“标杆”。
二、支部建在“链”上,产业链发展塑造新动能
探索党建新路径,加强产业链党组织建设,率先在精品钢材和机电、现代商贸物流等6条产业链上成立党组织,构建起产业链党建联盟,通过党建联盟提升“组织力”,赋能企业发展“生产力”。
保障抓在链上,整合资源提升服务力。结合“心连心走基层、面对面解难题”活动,驻链第一书记、各服务部门深入一线为企业纾困增效。通过“千百扶培”行动,加强了14家规上企业、3家市级小巨人企业的培育。组建税务专管员队伍,依规简化缴税补税手续。制定需求、责任、政策“三个清单”,整合岳塘智库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产业人才服务和产教融合服务四个平台服务功能,搭建起产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收集企业发展问题80余个,制定下发责任清单至各职能部门,解决问题60余个。组织汇编《岳塘区产业强区“百十亿”工程工作手册》和《岳塘区纾困增效-惠企政策汇编》,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企业心坎上。
产业兴在链上,融合赋能提升竞争力。充分发挥产业链党组织“主心骨”作用,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通过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各产业链新增入库“四上”企业32家。发挥党建桥梁纽带作用,强化链内企业技术人才交流。比如,久千钎具在湘钢集团安全生产专家指导下解决了生产安全漏洞,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比如,湘钢集团、江滨集团和湘电集团,与湖南工程学院、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开办“订单班”,为企业引进了急需的发展人才。
合力聚在链上,创新机制提升执行力。充分发挥产业链党建联盟牵头抓总作用,构建区委两新工委牵头、产业链党建联盟统筹、产业链党支部执行的联席会议机制。产业链党组织主动靠前服务,聚焦问题解决,针对企业提出的合理化诉求,通过职能部门承办、疑难问题联席会议合办等快速反应机制,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制定岳塘区《驻产业链第一书记管理办法》(试行),组织驻链第一书记开展年度述职,将政府职能部门“应哨”情况纳入基层党建考核,激励部门争当服务企业的“排头兵”。
三、支部建在“街”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展现新形象
坚持“新业态扩展到哪里、新就业群体流动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全面做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引领他们参与基层治理。
坚持从阵地建设导入。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造一批服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红色驿站”。依托全区76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采用阵地共享机制逐步完善一批;依托居民人数较多的小区空坪隙地、架空层等闲置场地,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依托党建项目化建设,在人流密集、商业发达的商圈推动商业楼宇、沿街企业适度开放一批,目前全区已建成33个“红色驿站”,构建起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网络。同时,根据服务人数、位置差异将站点分为一类、二类、三类,按照专人专职维护、第三方运营等方式,对“红色驿站”实行分类精细化管理。
坚持从精细服务切入。以多样的党组织活动,提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获得感和幸福感。比如,长塘创新创业街以党建阵地为依托,搭建“创业”、“志愿”和“服务”三个平台,邀请专业“三师”(律师、讲师、咨询师),定期开设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急需的各类培训课程,提升新业态从业人员能力素质,助力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比如,快递行业协会党组织开展“清凉一夏”慰问活动,为全市400名快递小哥发放“清凉包”。比如,建设路街道霞光社区“26℃+红色驿站”根据辖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需要,实行“24小时不打烊”的全天候开放式服务,同时社区将“小哥”群体纳入“红色管家”队伍,使“小哥”成为基层治理的“前哨兵”,当起社情搜集员、平安巡查员和志愿服务员,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由“管理变量”成为“治理增量”,实现双向奔赴。
坚持从组织建设深入。坚持将党建工作融入到新业态发展中,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纳入岳塘区“15分钟党群服务圈”,形成党建引领、制度保障、条块联动、各方协同、多方参与的党建新生态。新业态企业的党建积极性不断提升,云云在线、塔澳通讯等一批新业态企业提交了成立党组织的申请。将党员发展指标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倾斜,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通过“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代表一座城”,提升新就业群体社会形象。新就业群体一心向党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形成,20余名新业态就业人员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四、支部建在小区上,小区治理焕发新生机
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试点改革,充分发挥小区党建红色引领作用,以小区基层治理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美好小区·幸福家园”建设,让党组织实现“聚人聚心”,让党员深入“邻里邻居”,推动服务居民群众“零距离”,激活城市基层治理活力。
选好“带头人”,在支部建设上下功夫。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采取“党员提、居民推、社区派”等多种形式,选优配强小区党组织书记。通过街道社区引导,发挥小区党支部在小区基层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和统筹作用。因地制宜利用好企业移交服务用房、“三供一业”移交资产、机关事业单位闲置资产和小区物业用房、架空层等资源,支持和规范小区党建服务站建设。
画好“同心圆”,在集成共建上下功夫。构建协同共治管理机制,发挥小区党组织引领统筹作用,引导党员骨干、居民代表、物业公司等力量共同投入小区治理。比如,宝塔街道云峰社区以党建为媒,社区党总支与东方名苑物业党支部开展“红色物业”共建活动,建立小区党组织和物业党组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工作联动工作机制,彻底打通住宅小区治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近年来云峰社区三级链接点自我处理的矛盾问题增加90%,居民上交社区的矛盾问题减少66%,居民对社区工作满意度提升35%。
立好“议事法”,在协商机制上下功夫。坚持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建立健全居民议事制度。及时收集和掌握居民需求,主动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居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质效。比如,建设路街道霞光社区加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代表履职机制建设,建立起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六有议事法”,将绝大多数问题纠纷解决在小区,实现社区“零信访”、安全生产“零事故”和疫情防控“零感染”的“三零”目标。
(岳塘区委书记 曾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