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赫山区:党建赋能乡村振兴 奋力书写山乡巨变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2-11-21 17:12

近年来,益阳市赫山区坚决扛牢山乡巨变首倡地的政治责任,大力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紧扣组织振兴这一乡村振兴“牛鼻子”工程,以党建赋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成功申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六大抓手”筑党建之基,滋养组织 枝繁叶茂。完善制度。坚持区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区委书记带头,各区级联点领导开展“大走访”为207个村(社区)“两委”班子问诊把脉,破解村级问题316个。健全组织。创新推进“五力”村(社区)标准化建设并完成首轮考评,评定“标杆型”党组织42个、“达标型”151个,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断提升。组建3个乡镇两新组织综合党委、78个乡镇非公企业党支部,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超75%。建优队伍。选定132名帮带导师结对帮带村党组织相关成员,村“两委”集中换届时,52名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顺利当选。选派58支工作队、132名驻村队员,实现“四类村”全覆盖。抓实活动。深入落实党群连心“五个到户”为民服务机制,试点开展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发动农村党员干部15051名,结对群众126960户,解决急难愁盼问题3092个。落实保障。细化100项省委“1+5”文件具体任务,保障村主职养老保险补贴和3613名离任村干部困难生活补贴。优化治理。全域推行党建引领“网格化+扁平化”治理模式,解决民生刚需问题533个,化解矛盾纠纷2371个。

“五大支撑”提要素之能,夯实产业发展沃土。强化规划支撑。编制赫山区乡村振兴空间发展规划(2021-2035),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产业强镇,1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一主五特”“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强化人才支撑。组织农技专业人才培训56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576人次。开展跨区“走村观摩”12批372人次,培优产业领军人才。强化主体支撑。成立区委书记任顾问的现代农业发展“三区”创建指挥部,组建赫山区山乡巨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培育经营主体,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320家、家庭农场396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027家。强化资金支撑。统筹2600多万元产业发展资金支持2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42个土地数字化改革村、8个特色产业村壮大集体经济。鼓励金融机构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评级授信,其中建设银行对177个村(社区)授信总额达8.7亿元,发放贷款5310万元。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697万元、增长30%,薄弱村全部清零,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名列全省示范县前列。强化土地支撑。创新开展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推进“党建引领,组社建章”,建立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进行数字化登记与挂网交易,成交土地面积达4.3万亩,总成交额8200多万元,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达43.88万亩,泉交河镇5个试点村2022年集体经济增收达48万元。

“四量齐升”建精锐之师,激活人才一池春水。系统化培育提升质量。强化“双向培养”,全覆盖建成15个乡镇(街道)党校和12个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把党员培养成乡村振兴人才,三年来共发展农村生产一线的优秀人才585人入党,占发展总数42.7%。精准化引进扩充总量。建立达3200余人的“七方面人员数据库”、达510人的“乡贤数据库”,引导乡贤共建家乡。创新“院士当院长、院长当村长”柔性引才模式,成立赫山兰溪大米产业研究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担任院长,特聘5位湖南农大正副院长级专家学者担任5个村的“名誉村长”。优质化服务巩固存量。坚持让政策、保障、激励、关怀、就业等服务向镇村一线倾斜,从“五方面人员”中比选乡镇领导班子副职11名,评选“三型”干部20名,激发镇村人才内生动力。高效化使用激活能量。打造10个农业科技服务示范点,成立81人科技专家服务团,应用自主研发的科技服务APP,通过“线上+线下”形式高效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创新“一村、一企、一师、一员”人才使用模式,引导能人回乡、市民下乡、乡贤助乡、企业兴乡,逐步实现“一村、一公司、一景区”。

“三色赋能”铸实干之魂,点燃文化燎原盛火。红色领航,打造“红色文化胜地”。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打造湖南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金家堤支部,建设修缮周扬、曾三、曾士峨、叶紫、唐铎故居等一批红色旅游教育基地,联袂出品《金家堤之恋》《潮起金家堤》等文艺精品。古色铸魂,打造历史文化富地。加强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湖湘文化等发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建好八字哨高粱坪粮食博物馆、胡林翼故居等历史文化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推介兰溪山歌、岳家桥皮影戏等特色民俗。绿色赋能,打造人文文化高地。深入推进兰溪镇殡葬领域移风易俗试点单位建设,14个村(社区)平迁和规整2550余座坟茔。开展“最美系列”评选表彰活动,100余位“赫山十美”成功“出圈”。开展“博士之家”授牌、“红白理事会”、道德“红黑榜”创评等活动,乡村美好风景和美好生活诗意相连。

“两点聚焦”强攻坚之力,厚植生态金山银山。聚焦“党建+项目”,推动生态复绿。大力实施“党建+生态治理”“党建+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等党建项目化工程,宏安矿业从“矿业疮疤”变为“矿山公园”,鹿角湖从名声在外的“臭水湖”变为“碧水盈盈,白鹭来栖”,泥江口镇5000余亩严控区耕地通过统一流转种植艾草后变为增收致富的“摇钱树”。聚焦“创建+治理”,推动农村新美。“1+6”美丽屋场共建共享模式作为全省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向国家乡村振兴局推荐,今年可完成100个屋场建设,五年内基本实现全覆盖,已有12个乡镇(街道),52个村,6000余户农户受益。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