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县:突出“五力”提升 跑出村集体经济发展“加速度”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2-11-22 15:35

今年来,泸溪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五措并举”、强化“五力提升”,力促村级集体经济全域提升壮大,薄弱村清零,全县147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村12个,100万元以上村3个,村集体经济逐渐从“单一型”低层次向“多元化”高水平发展转变。

组织领导强推力,压实发展“责任链”。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出台《泸溪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2021-2025年)》,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乡镇、村组建专门工作专班,构建了县、乡、村“三级书记”抓集体经济工作格局。二是健全完善机制。建立农村集体经济联席会议机制,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考评”,落实工作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四张清单”,将工作责任捆绑到单位、到人,定期调度分析、解决问题,挂图作战、挂账销号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三是明确激励考核。建立县级领导联乡包村抓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党建述职、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级晋升等挂钩。对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按月通报到村,层层传导压力。

党建引领强动力,筑牢发展“硬堡垒”。一是建强“头雁队伍”推动。落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办法,147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村集体公司法人,实行“以村排名定类别、个人实绩定等次”考核制度,村集体通过创办公司实体,领办专业合作社,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二是组织党员示范带动。采取“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产业户”党建产业网格发展模式,全县7000多名农村党员干部全联乡镇、联村(社区)、联基地、联产业大户“四联”服务全覆盖,党员致富带头人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127个,家庭农场58个,吸纳群众入社,共同致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三是引导群众参与促动。创新推行“院坝会”机制,县级领导带头深入村(社区)与基层党员干部、致富能人、乡贤代表、村民群众等面对面召开院坝会,立足资源禀赋、产业类型、发展前景,帮助所有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打造了岩门溪、新桥、密灯等一批特色产业示范村。

服务保障强效力,夯实发展“主轴承”。一是注重培训提能。将集体经济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课程,纳入县委党校培训主体班和各类培训班内容,举办4期专题培训班,编印《村级集体经济政策汇编》小册子,总结推广20个村集体经济典型经验做法,对村党组织书记、第一支书、村集体经济发展专员轮训全覆盖培训,提高引领发展能力。二是强化保障支持。县财政整合涉农资金3.2亿元,优先支持农村产业项目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其中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按照最优惠利率,县金融部门为村级组织授信总额达4.9亿元,发放贷款800万元,用于发展村集体产业。三是规范财务管理。出台《泸溪县村集体经济财务收支管理办法》,推行“三统一”管理模式,为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公司统一开设银行账户、统一系统管理平台、统一聘请第三方财务公司代做账,定期核算移交财务账目,全面落实“村账乡代管”制度。推行“一村、一柜、一档”财务专管机制,乡镇按村建立集体经济财务专档,明确专人专管,实现“村社分账”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行报账员、审核员、审批员“三员联审会签”制度,乡镇明确1名审核员,村明确1名报账员和1名审批员,定期联审会签,确保资金安全。

人才支撑强合力,激活发展“新引擎”。一是“引”专家组团服务。将166名省州县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组建成10个产业专家团,通过“科技下乡”“农科课堂”“田间教学”等方式,开展技术服务指导180余场次,农技培训1.2万余人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515人次,建立科技示范基地48个。二是“择”能人带动发展。从农村致富能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中择优推荐214人进入村支“两委”班子,培育村集体经济带头人207名、自媒体带货“网红”186人,带动群众发展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89个,建成了狮子山葡萄、合水生态油茶基地、潭溪富硒椪柑等5个万亩精品产业园,密灯白茶、兴隆场烤烟、解放岩生姜等43个千亩标准产业园。三是“迎”乡贤反哺家乡。创新推行“名誉村主任”制度,首批试点选派了8名改非领导职务的在职干部回村担任名誉村主任,协助工作队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开展“百名乡贤建家乡”活动,回引108名乡贤投身家乡建设,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开办村级加工厂6个,引进省级龙头企业4家、州级龙头企23家,投资金额达2270万元。

多元联动强活力,延伸发展“产业链”。一是做优“三产”融合经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走市场化、规模化、多元化发展路子。建成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2个、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1个,农业产业总面积达47万亩,形成了以沅江、武水流域沿岸和兴隆场片区为主的3个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带,打造了辣椒、柑橘、中药材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推动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二是做强实体经济。成立164个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全权持股公司,劳务服务公司村村全覆盖,实现村党组织创办公司实体化运营。目前,共承接各类工程建设、劳务服务等项目530个,合同资金总额40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获利润600余万元,实现“村村有实体,社社有营收”。三是盘活资产资源。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村集体“三资”清查和资产确权,全县村集体资产总额达11.83亿元,通过自主经营、租赁经营、合作经营或入股经营等方式,推进村落建设,创优村庄经营模式,盘活闲置资源资产,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集体盘活资产收益950余万元。四是打造“飞地经济”。充分用活政策,通过整合资金、吸引外资、股份合作等方式,打破资源禀赋、资金缺陷、交通不便等瓶颈制约,全县30%的村通过在异地投资、开发项目发展“飞地经济”,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50余万元,实现了“借地生财”。供稿单位:中共泸溪县委组织部 杨涛 杨波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