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科技特派员串起全链条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2-11-29 22:48

石门县是一个“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农业大县,全县国土面积397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5.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2.3万人,耕地面积47.3万亩。湖南省于2006年启动科技特派员工作以来,石门县连续16年探索实践“科技特派员+产业链+攻坚链+创新链”创新模式,先后十二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2017年至2021年连续五年荣获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2021年度获省政府真抓实干六项表扬激励通报,并将作为2022年湖南省科技活动周开幕式暨“科技潇湘石门行”活动的经验介绍和现场参观内容,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学习交流。

一、主要做法

1.坚持高位推动。石门县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坚持重要工作重点抓。成立县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挂帅抓,县委副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副县长牵头抓,县委组织部、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等单位为成员合力抓,配合“三农”工作结合抓,纳入各相关单位目标管理范畴进行打分,对科技特派员单列考核。印发了《石门县科技特派员工作方案》《石门县科技专家服务团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编印《石门县农业科技工作月报》,将“难点”“困点”“热点”“焦点”问题,按照普遍性、特殊性、突发性类别第一时间交办,点对点对接“盯着抓”。

2.注重内外联动。石门县与省内外约20个相关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健全了八大产业“首席特派员团队”制度,并加强了对国际、国家科研机构和专家的“智力引进”。多年来,各级特派员达到了860多人次。目前,全县共有省级特派员、“三区人才”、市科技特派员、县科技特派员成员90人,其中县级特派员40人,成为一支活跃在石门山乡的重要科技力量。注重信息共享、成果共用、课题共商、机制共建、实事共办,加强总结归纳和沟通交流,建立定期研判机制,采取1名“特派员”服务1个或几个村的方式,实现了全县乡村振兴重点村、示范村、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全覆盖”。目前,除各级特派员外,县级农业科技专业人才中有81人服务柑橘产业,67人服务茶叶产业,28人服务养殖业,26人服务于林下经济,大力促进了全县“一村一品”产业发展。

3.强化保障激励。县财政每年预算科技特派员工作专项经费,在保证工资待遇和报销出差费用的基础上,经考核合格的成员每人每年给予3000至6000元补助。受“派”单位积极支持,每年安排一定资金配套开展工作。自2014年以来,全县共发放各类科技奖励资金300多万元。注重为各级特派员提供工作、生活便利条件,在“两代表一委员”、劳动模范、先进个人、项目申报、成果鉴定、职称、职务晋升评选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配合,全力以赴“呵护抓”,极大地激励鼓舞了科技特派员队伍。近五年来,先后积极向上推荐多名科技专家的先进事迹:李树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龚吉军、王沅江获评2018-2019年度全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冷建国当选“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技术能手”;徐洋洋获“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湘茶优秀工匠”称号;覃小洪当选为常德市人大代表;董昭获得全国首届茶类知识大赛“茗声大震”总冠军。

二、工作成效

1.提质升级,做大做强了“产业链”。多年来,依托中国工程院李宁和吴常信院士、湖南农业大学贺喜博士生导师团队,湘佳院士工作站高效运作。2020年湘佳牧业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生鲜家禽第一股”,石门县第一家本土上市企业,当日市值45.94亿元。省林科院研究员吴际友、北京林业大学贾黎明教授团队,支持企业发展无患子种植5.2万亩良种繁育基地260亩,建成全省最大的无患子特色产业园,目前正在筹建首批省级、国家级无患子种质资源库……八大产业产销两旺,将“中国柑橘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粮油大县”“畜禽大县”“蜂蜜大县”的招牌擦得更亮,“湖南农业强县”“湖南养殖第一县”的地位和贡献更加突出,科技特派员功不可没。

2.攻坚克难,筑实筑牢了“攻坚链”。石门县是农业产业大县,长久以来受制于地域环境、科学技术等因素,农作物商品转化、科技含量不高,群众经济效益始终上不去。科技特派员扎根山城,运用知识和科技的神奇力量,催开了“铁树”花,治愈了“麻子”果,虫口“抢”出了茶和橘,机器制造出了“智能”茶,让全县老百姓切切实实受了益。1995年磨市镇铜鼓峪村栽植2000多亩板栗,但一直只开花不结果,被戏称为“铁树”。2015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时任石门县科技副县长的龚吉军会同省林科院副研究员陈景震前往“把脉”,确定了“换头”(嫁接优质品种)方案,板栗树终于结果。省园艺研究所副所长李先信,自2009年以来的13年间,一直为石门县44万亩柑橘提供技术指导,使原二都乡为主的上万亩“铁树”椪柑变成了丰产园。省特派员肖伏莲,研发“大实蝇”诱杀球在全县44万亩橘园中推广应用,彻底扭转了过去“大实蝇”大面积发生的局面,挽救了柑橘产业。湖南农业大学邓子牛,省农科院李先信、肖伏莲,市农科院李树举研究员等团队的联合攻关石门柑橘砂皮病治理,为广大橘农挽回了数亿元损失。

3.锻造提升,优化升级了“创新链”。县委人才办、县科技局积极协调、引导县内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与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围绕我县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产业链延伸等开展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长期协作关系,以对口帮扶等形式,实施技术改造、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推广与服务活动,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提高主导产业、主导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湖南农业大学畜牧学院院长贺喜团队成立“优质鸡全产业链创新创业团队办公室”,协助湘佳牧业投入1700多万元新建全国第三家“家禽品种测定站”,抢占“品种制高点”,增强科技竞争力。2020年获得省委人才办企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团队100万专项资金支持。在“柑橘首席特派员团队”的指导下,湘佳橘友投资1.2亿元,引进国内首台、世界顶级柑橘智能优选“黑科技”——新西兰康备科(Compac),成为湖南省最大的果品智能化加工基地。多年来,石门柑橘对外出口约16个国家(每年约10万吨,约2亿美元)。优化升级石门茶产业,目前石门有2.3万亩茶园通过瑞士、德国、欧盟等国有机食品认证,年出口8000吨,创汇2000多万美元。香港茶人林柏胜,在三圣乡太青山流转茶园300亩,引进乌龙茶和红茶生产线。

三、经验启示

1.重“特”,发挥人才关键作用。县乡基层科技人员,是从事推广普及成熟技术、品种和服务方式的“常规军”。遇上解决不了、解决不好、亟需解决的“难点”“困点”“热点”“焦点”问题,才是“科技特派员”——“特种军”出手的时候。加强“急,难,愁,盼”课题的及时收集、整理、传达、落实,未雨绸缪进行课题、项目、品种、技术的储备和引进,谋划长远,既“雪中送炭”,又“锦上添花”,是各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第一要务。

2.用“活”,确保人才人尽其才。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从薪酬待遇、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医疗配套、晋级晋升、表彰奖励等方面,构建全覆盖、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支持保障体系,让人才无“后顾之忧”,才能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为。

3.持“久”,释放人才最大效应。久久为功,行稳致远。对于优秀“科技特派员”,要给予每届5年至10年,甚至在职期间全程参加的职业安排。加强考核,奖优罚劣,让优秀“科技特派员”在政治上有地位、事业上有平台、待遇上有保障、生活中有关怀、社会上有褒扬、安全上有保护,有“劲头”、有“奔头”、有“甜头”,形成强大的“动力”、旺盛的“活力”、应有的“效力”。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