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市以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为出发点,对标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要求,全面提升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质效,持续发挥考核指挥棒、风向标和助推器的作用,激发公务员干事创业热情、跑出了建设现代化新吉首的“加速度”。
突出“示范点”,用以点带面的示范引领解决考核进展缓慢的问题。一是倡导“先行先试”,让试点“亮”起来。结合单位层级、工作性质、职能划分、服务对象等因素,确定5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作为全市公务员平时考核联系点。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推动形成“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效果,针对联系点出现的深层次问题,组织部门与联系点共同探索解决办法和有效途径,促进平时考核工作取得更好进展。二是注重“辐射带动”,让思路“活”起来。联系点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先试行与边完善中不断总结提炼经验,将行之有效、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做法形成制度,丰富考核评价体系。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学中思、思中悟、悟中践,实现个性化与标准化统一、创新与规范结合,健全平时考核工作机制,达到整体提升的效果。
找准“突破点”,用既督又指的管理体系解决考核变形走样的问题。一是强化“监督检查”,让压力“传”起来。通过日常调研、专项检查等方式,核查了解各单位考核工作,随时跟进各单位推进程度并开展适时提醒,及时纠正工作偏差,防止考核工作流于形式。同时,要求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实施方案,将调整后的考核方案、每季度的考核结果按时间节点认真备案存档。二是加强“业务指导”,让程序“严”起来。切实发挥好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及时解答各单位提出的各种政策疑问,要求各党委(党组)履行主体责任,把平时考核工作作为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的重要抓手,指导各单位严格按照公务员平时考核规定的程序方法,明确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程序等要求,从制定方案、个人小结、审核评鉴、结果反馈等重点环节入手,完善考核工作流程。确保平时考核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不逾矩、考核标准不降低、规范程序不减少。
把握“关键点”,用科学精准的指标设置解决考核模式粗放的问题。一是坚持“德绩并重”,让内容“实”起来。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实效实绩摆在突出位置,以单位性质、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依据,采取定性与定量、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方式,在日常工作中考察公务员“德能勤绩廉”的表现。设置“共性+个性+附加指标”指标体系,将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大考验表现等纳入附加指标中,考核内容更加真实客观。二是实行“分级分类”,让指标“精”起来。为打破“吃大锅饭”的粗放考核模式,在具体指标设置上,结合各单位的主责主业确定考核重点,分层分级设置考核指标,根据综合管理、行政执法、专业技术、窗口服务单位和乡镇街道等不同类别公务员工作特点,推行分级、分类考核,进一步突出了公务员岗位特点和特色创新。
锚定“落脚点”,用考用结合的联动机制解决考核结果运用的问题。一是采用“以事考人”,让导向“明”起来。大力倡导干部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大考验一线担当作为,在公务员平时考核结果评定上,明确规定单位“好”等次名额应当向乡村振兴、疫情防控、防汛救灾、森林防火、招商引资等一线岗位和抽调参加吉首市中心工作的公务员倾斜,树立了鲜明的考核导向。二是突出“结果运用”,让干劲“足”起来。坚持公务员平时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评先评优、培训学习等相挂钩,平时考核连续四个季度考核等次优秀且年度考核优秀的,列入在提拔任用、职级晋升中优先考虑;对“一般”及以下等次的人员,及时谈话提醒,帮助引导查找分析原因,激发内生动力,真正做到让实干者“实惠”、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从而实现公务员平时考核学有模板、考有抓手、评有依据、用有导向,推动干部主动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