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淞区是流动人口集聚区,外来务工、经商等的流动党员较多。芦淞区高度重视流动党员管理试点工作,为服务辖区1399名流动党员,通过结合小区党群服务站、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楼宇党群服务中心等,建成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报到站201个。今年4月,率先在全市探索出台《芦淞区流动党员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建立健全“四双”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双覆盖摸排登记机制,让家底更清。线上通过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流动党员转接,线下通过流动党员持《流动党员证》主动报到、小区(网格)主动摸排等方式,摸清党员基本情况、流动时间、流动原因、组织关系所在地以及联系方式等,按村(社区)成表、镇(街道)成册、区级成库的要求建立台账,实现流出党员和流入党员双覆盖摸排登记,全区1399人流动党员全部纳入台账管理。
双协作组织管理机制,让接转更顺。坚持流出地党组织应主动联系流入地党组织对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党组织应主动联系党员做好管理教育工作工作基本原则。在坚持以流出地党组织管理为主的前提下,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签订协作共管协议,建立双向协作共管机制。目前,省内流动的967名党员中有651人纳入双向管理,其余316人因流向不固定,仍由流出地党组织联系管理。同时,针对外出时间较长(六个月以上),地点比较固定的,应按党组织关系转接办法立即转入所在地区、单位的党组织,截止目前,523名长期流入该区的党员纳入基层正常管理。
双清单责任约定机制,让管理更严。探索建立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建立责任约定双清单,从学习、教育、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理清协同共管的职责,约定双边责任。采取流出地党组织为主、流入地党组织为辅,通过支部联络员与流动党员采取一对多的方式结对,定期沟通党员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参加组织生活和缴纳党费等情况。目前,我区建立流动党员联络对子417对。同时,推行网上组织生活会,对不涉密的党小组会、党员大会和党课等,鼓励通过内部QQ群、微信群等向流动党员开放,为流动党员参加党内组织生活创造条件,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思想不掉链,学习不掉线。目前,建立工作群269个,发布各项工作提示学习资料2万余次。
双平台发挥作用机制,让作用更实。依托单位、楼宇、行业协会、小区党群服务站和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公布联系电话和服务内容,安排专人为流动党员提供组织关系转接、管理登记、教育培训、帮扶救助、信息咨询等服务。截止目前,我区建立有流动党员报到服务站201个,其中红商圈、龙泉街道龙泉村流动党员报到服务站工作成效较为明显。同时,自制3分钟流动党员报到服务宣传视频,广泛吸引流动党员主动报到。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在小区治理、疫情防控、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本轮疫情中,龙泉街道龙泉村41名流动党员组成志愿队伍常态化参与疫情防控,红商圈63名流动党员投身防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