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晃县委组织部坚持把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固本强基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行村(社区)干部专职化管理,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考核评价、监督管理、激励保障“五位一体”管理体系,充分调动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优、工作水平高、带富能力强的村(社区)干部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是选优配强壮队伍。为夯实村(社区)干部队伍力量基石,新晃县委组织部从源头上扩大选人视野,拓宽选任渠道,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三位一体”,按照精干高效原则,从严控制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职数,选任一批年富力强、文化水平较高的干部进入村和社区“两委”班子。同时,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双好双强”,严格按照“十不选”,落实“逢进必审”“县级联审”“县级备案”制度,严把村(社区))干部入口关。
二是注重培育提能力。健全完善村(社区)干部培训制度,构建以县、乡镇为主体的村(社区))干部培训体系,加强村(社区))干部日常教育培训。2022年6月开办新时代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轮训班2期,轮训590人;开展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集中培训4次,举办村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各1期,选派7名村党组织书记、村(社区))干部、致富能手参加全省党员教育培训示范班7期,不断提升基层村(社区)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等方面的能力。
三是增资提酬激活力。推行村(社区)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制定具体考核办法,明确奖惩细则,年底采取“双述双评”方式,结合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党风廉政等重点工作进行述职,同时综合日常考核和年底民主测评结果确定村(社区))干部绩效考核等次。建立绩效考核与绩效补贴挂钩机制,将绩效奖分为5个等次,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等次人数比例分别不超过总人数20%、30%、40%,第四和第五等次不设比例。通过强化绩效考核管理,有效破解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好与不好一个样”难题,真正激发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四是强化监督优作风。强化村(社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建立以乡镇党委为管理考核主体的监管机制,发挥县委组织部牵头作用,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同综合“大督导”,督导结果作为村(社区)干部年度考核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出台管理《村(社区)干部管理办法》,规范细化坐班打卡、节假日值班、请销调休假、突发事件“一级响应”等制度。同时,强化村(社区)干部日常考核,驻村工作队统一使用企业微信考勤打卡,村干采用纸质签到打卡,部分村根据乡镇党委要求推行指纹人脸识别系统,同时将违反考勤纪律、工作态度差、办事效率低等纳入扣分项,强化日常监督和绩效问责。切实加强村(社区)干部的管理,让村(社区)干部有制度可循、有规矩可守。
五是关心关爱有力度。建立“大关爱”制度,每年从县管党费和财政中分别列支10万元,设立基层党组织救助基金、困难党员帮扶和返乡创业党员激励基金。稳步提高村干部待遇,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月平均工资位于全市前列。为6名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落实“享编”待遇,2名社区党组织书记比照乡科级副职经济待遇。按最高档财政补贴为村干部缴纳养老保险和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畅通晋升通道,建立健全村(社区)干部比选、考录、招聘常态化工作机制。近年来,4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比选进入乡镇领导班子;9名村党组织书记招录进事业单位和考录进入公务员队伍;28名其他村(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务专干考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