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北湖区安和街道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有效途径,统筹抓好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党建引领,让党组织成为基层最强的堡垒。一是塑造“安和品格”,激发党建奋进力量。领导班子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向全体干部职工、党员群众郑重承诺,塑造过硬“安和品格”。将 “做人不掉链子,做事不撂担子”定为总的原则,将“自己做不到的,不随意提要求;调研不全面的,不盲目做决策;筹备不充分的,不武断乱作为”当作具体要求,将“做区委最坚实的基石,做群众最满意的公仆,做企业最暖心的保姆”作为目标方向。在安和品格的浸润下,街道全体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注入“新鲜血液”,夯实党建工作基础。街道以换届为契机,进一步选优配强村(居)“两委”班子。2021年村(居)“两委”换届后,辖区6个村、1个社区的干部队伍平均年龄由换届前的43岁下降到40岁,持大专以上学历人数由换届前的26人上升到31人,且每个村(社区)至少配有一名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村(居)“两委”班子年龄、文化结构进一步优化,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提升。三是传播“正向能量”,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出全省首批岗位学雷锋标兵、省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郴阳花灯小调”传承人陈小兵,结合党史故事创作“三句半”戏曲,先后5次在市区两级党史学习教育简报上推介特色经验做法。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半条被子纪念馆和邓华故居、观看党史学习教育影片、帮助特困户种植水稻等各类活动,引导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大力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努力在平凡岗位上争先创优。
争创平安街道,让平安理念成为基层最稳的基石。一是网格化管理,“微服务”实现“大民生”。按照村路巷道定界、幅度适中、无缝覆盖、动态调整、便于管理的要求,将村(社区)划分为159个二级网格,配备驻村辅警兼网格管理员,各类民生服务项目实行网格内服务,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建立网格服务机制和网格排查化解机制,在网格内推行排查小隐患、控制小苗头、调处小纠纷、办理小事务、解决小问题、整治小环境的“六小”微服务。二是社会化服务,“微治理”构建“大平安”。采取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家庭共同承担的方式,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纳入网格信息平台管理,确保发案下降、纠纷减少、事件少发、社会平安。以村(社区)为单位配备8支117人的社会治安和矛盾纠纷联防队伍,将保洁员、小组长纳入到治安信息员队伍。三是多元化治理,“微调解”成就“大和谐”。按照网格管理员、调解员、调解主任、村(居)主任的梯次层面,自下而上梯次化解社会矛盾。根据行业和纠纷的不同特点,组建移民安置、山林水土等多个专家组,对专业性重大疑难问题和历年遗留的信访积案逐个进行“问诊”“清理”,确保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问题不扩大。
共建文明单位,让文明风尚成为基层最美的风景。一是“干”字当头,播撒人文关怀“及时雨”。将人文关怀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全力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积极协调公交站点通村进组、及时排查拆除违章危旧建筑,切实为群众营造安全、卫生、便利的生活环境,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实”字托底,树立志愿服务“新风尚”。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与“志愿之城”建设,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项目化,积极组织街道干部、志愿者600余人,参加政策宣讲、关心关怀、环境整治等各类活动,并通过湖南省志愿服务平台对志愿者进行动态管理,规范志愿活动发布、打卡签到、信息公开、服务时长公示等活动环节,确保志愿队伍永葆活跃、志愿服务落在实处。三是“宣”字为要,深植文明意识“常青树”。充分利用村村响、线上平台、公益广告、宣传标语等形式,向辖区群众宣传文明知识;深化“好人之城”“诚信之城”建设,推举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诚信人物,为公民树立文明榜样;依托中国女排万华岩希望小学,建设“女排精神传习所”,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女排精神”主题教育,唤醒群众拼搏精神,提升居民精神面貌。
抓实应急建设,让应急处突成为基层最实的保障。一是抓细抓实,构建安全防范铜墙铁壁。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制度,党政领导每日带队深入工地、企业、学校和商铺等重点领域,进行安全排查、整治、宣传,扎实抓好“多合一”场所、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做实做细烟雾报警器安装、防盗网开窗等工作,迅速完成辖区违章建筑、危旧建筑拆除工作,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二是从严从紧,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坚守辖区内的厦蓉高速郴州西出口,全天候为入郴车辆提供面对面疫情防控咨询服务,今年以来组织6000余人次,持续开展服务130余天;全力推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实现辖区内3周岁以上人员新冠疫苗接种应接尽接。三是未雨绸缪,提升应急处突实操技能。壮大应急队伍力量,街道组建40人的应急救援队,各村(社区)组建20人的应急救援队,每月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演练和应急知识培训。加强辖区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应急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进校园活动,有效提高预防自救、应急处突能力。
聚焦项目发展,让闯创干拼成为基层最赞的导向。一是谋篇布局,画好全域发展宏伟蓝图。构建“一中两翼三带”发展框架,加快宜居宜农宜业宜游的城镇化建设。以郴州国际机电建材城和万华商业园项目为中心,以郴建住工“装配式建筑”PC构件和四清湖(下凤村)蔬菜产业园项目为两翼,壮大产业规模,提升小城镇化和就地城镇化建设水平,促进全域均衡发展。二是立足优势,推动地方资源高效利用。立足新田岭村产业基础和优势,打造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带;立足雷大桥村、大树下村的总体项目建设,打造项目建设示范带;立足坦山村、安和村和下凤村现有旅游资源,打造休闲旅游观光示范带。同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利用高铁—机场“中间站”的特殊位置,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三是贴心服务,做好辖区企业暖心保姆。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建设实行“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大汉仓储物流项目三天内完成迁坟67座,一周内疏通用电、施工审批瓶颈,顺利进入桩基工程施工阶段;舜华鸭业农业产业体验园项目一周内完成征地工作,比规定时间提前两周完成拆迁工作,现已顺利开业。目前,辖区内市级重点建设项目郴州国际机电建材城一期、二期项目全面竣工,万华商业园项目已投入使用,各区级重点建设项目均进展顺利,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