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兴县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探索开展“1+1+N”人才引进培养孵化模式(即一个行业或领域,引进一个高层次人才或技术团队,再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孵化更多本土人才),形成人才“引、育、用”良性效应,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优化政策破解“引才”难题。强化保障引人才,成立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谋划全县的人才工作。结合工作实际、紧扣人才特点、遵循发展规律,深化人才机制体制改革,解决人才工作思路不清、目标不明、保障不强、定位不准的问题,增强工作的整体性、统筹性和方向性。立足需求引人才,围绕县委发展总体思路,做到与产业、项目、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深度融合,县财政每年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新引进的技师、高级技师分别给予0.2万元、0.5万元奖励,引进的A类人才每月可享受生活补贴15000元和租房补贴5000元,首次在永兴购房可享受最高50万元购房补贴。同时,为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医疗健康提供专项服务,切实解决人才工作生活后顾之忧。为推进永兴冰糖橙提质增效,引进湖南农大柑橘专家及团队,指导建设一流冰糖橙苗圃、打造标准化种植基地,并与中化集团战略合作,构建冰糖橙全产业链。同时,针对普遍适用性人才短缺的问题,开展“人才摸底建库”、企业与高校职院挂牌建培训基地等方式,强化本土人才的挖掘、培育。激发主体引人才,为破解高层次人次引进难的问题,通过“招商引智”“柔性引才”等方式,依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引进科研院所的技术专家团队和高级工程师等各类高层次人才。教育部门利用人才“自主权”,引进长郡教育优质资源,组建长郡文昌中学,通过引才引智提高基础教育水平。近年来,累计引进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800余名、本土人才3000余名。51名硕士研究生担任领导岗位,有效提升了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切实缓解高学历人才不足、结构性矛盾等问题,有力助推了永兴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思路加大“育才”力度。根据各部门职责和各类人才不同特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方式,发挥引进人才传、帮、带“几何效应”,强化现有人才的开发培养力度,引导各类人才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明确培育重点,从各单位抽调具有专业背景的年轻干部作为实用人才培养对象,重点为稀贵金属产业、冰糖橙产业、城乡规划、乡村振兴、教育卫计等储备人才,在不同领域组建专业团队。确定培育方向,授课专家“量体裁衣”制作教材,有针对性地为学员设计课程,通过开展座谈交流、轮流上讲台等方式巩固学习成效。提高培育质量,争取到省市对口单位跟班学习,开拓思维眼界;安排到乡村振兴、污染防治、重大风险防控和项目建设等工作一线,积累实践经验。近年来,培养“土专家”“田秀才”3000多人,3000余名乡贤回乡助力发展,受益农民15000余人次。
精准施策强化“用才”实效。在产业发展中锻炼人才,把培育出的人才有计划、有组织地下派到企业一线、产业项目“墩苗”,服务主导产业发展、企业技术创新。在乡村振兴中打磨人才,把人才安排在脱贫攻坚、污染防治、重大风险防控等中心工作磨炼。在优化环境中留住人才,坚持压实“一把手”责任,建立督导机制,对人才政策不落实、服务不作为、保障不到位的单位和人员,进行问责处理,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发力抓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通过电视台、政府网、党建网、组工微信公众号,宣传人才典型事迹,营造聚才、育才、用才、爱才的良好氛围。同时,注重拓展人才成长空间,提拔重用具有专业背景的优秀青年人才。近年来,全县20余家稀贵金属骨干企业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成功开发生产925白银、硝酸银等30余种深加工产品。取得国内领先水平以上科技成果21项,成为湖南省首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