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赫山区委卫健工委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广大医务工作者一颗“医心”向党、三大“良方”为民,健康赫山建设不断迈向更高水平。全区人均预期寿命从75.85岁增长到80.95岁。
处强基固本之方夯实人民健康“压舱石”
以党建为“主引擎”,着力抓班子、带队伍、转作风,筑牢坚强有力的卫健组织堡垒,锻造素质过硬的医疗队伍。以政治建设为主责,促根基稳固。建立卫健工委负总责,各医院各司其责抓党建的工作制度,构建“月指导、季督查、回头看”督导检查体系,制定基层党建“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三张清单,督查中各项党建问题按时销号。以队伍建设为主职,促兵强马壮。常态化、创新性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下辖28个党支部实现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在医疗专业队伍2218名专业技术人员中,有465名党员,在带头攻克医疗难题、推进研究项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引进,2021年公开招聘46名专业技术人员,2022年计划公开招聘78名专业技术人员。以为民务实为主业,促忠诚担当。驰而不息开展“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志愿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在疫情防控、大病救治、公共卫生服务、健康促进等重点工作中亮身份、做表率、担重任,2022年组织党员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义诊、健康宣传、环境保护等各类志愿服务932人次。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在服务窗口设置党员示范服务岗、党员责任区,动员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树立榜样,6名党员获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评选赫山区“优秀共产党员”4名。
处深化医改之方疏通人民就医“堵塞点”
以打造“党建共同体”推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形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共赢”的医疗服务新格局。组织共建。卫健工委牵头出台《赫山区紧密型区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赫山区紧密型区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分级诊疗实施细则》等文件,以3家区级医院为牵头单位,与13家基层医疗单位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完善分工协作、区域医疗卫生运行、分级诊疗等多个机制,各医疗单位党组织强化协调配合,为实现“首诊在基层,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区”的目标奠定组织基础。资源共联。卫健工委发挥“主心骨”“指挥棒”作用,宏观盘活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构建“专家一周一查、职能一月一指导点评”体制机制、医共体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卫健工委牵头成立由中、高级技术职称专家组成的流动巡察救治小组,对成员单位的急救、会诊、手术等问题予以及时解决。完善远程会诊系统,通过心电中心、影像中心、检验中心等共享平台,会诊指导成员单位疑难病例诊疗活动。截至2022年12月9日,牵头医院已派出医疗专家487人次处理成员单位在医疗服务中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开展176次医疗业务教学,手术帮扶52台次。开展远程心电会诊服务5617人次、远程影像会诊服务461人次。服务共享。卫健工委牵头,深化医企合作,引进第三方融资1700万元建成“健康赫山”信息化平台,覆盖20家医疗单位,平台支持线上全流程就医、“挂、缴、查”一站式服务、个人健康档案调阅查询、互联网在线问诊等功能,满足群众智慧就医、便捷服务的需要。
处卓越服务之方提升人民就医“幸福感”
聚焦把党建工作成效体现到服务患者上,不断提升群众就医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医疗基础设施持续优化。树立“党建一盘棋”思想,紧盯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卫健工委高起点谋划、高规格统筹、高标准要求,从宏观层面优化医疗设施布局,解决区域医疗服务水平不平衡的问题,为百姓享受到更为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创造良好条件。投资6.5亿元建设市三人民医院(区人民医院)南院区,区妇幼保健院公卫楼、区精神病医院医养中心建设2022年底可竣工投入使用,笔架山乡卫生院新院区受群众交口称赞,衡龙桥镇卫生院整体搬迁2022年底开工,群众就医体验提档升级。医疗卫生服务持续深化。以“党建+服务”为抓手,围绕医疗、科研、护理、管理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开展党建活动。深化“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5家单位达到推荐标准、12家单位达到基本标准。推进乡镇中心卫生院创建二级医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社区医院,推进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4家乡镇中心卫生院通过评审认定为二级医院、1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评审认定为社区医院。乡村振兴健康保障持续强化。将党建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度融合,构建“区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联动的“1+1+1”组合签约服务模式,以支部为“主阵地”,以党员为“主攻手”,带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深入基层、走村入户,为签约对象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全面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点制绩效考核,进一步优化绩效评价方式,各项服务指标均优于国家和省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