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让我们搞农业有方向、有奔头!”“备受鼓舞,明年要捋起袖子大胆干、放肆干……”会后,浏阳干部群众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奋力描绘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图景,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让广袤的农村大地变成令人向往的新乡村。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稳天下安。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当下正是传统的冬闲时节,但种粮大户一刻也没闲着。在龙伏镇湖南鼎钧种养专业合作联社,合作社负责人刘国斌正带领社员整理育秧大棚、准备育秧基质,干得热火朝天。400多吨冬储肥料已经送达仓库,只待开春后下田。合作联社共有粮食生产全流程机械400多台套,从播种、移栽、撒药、收割到烘干全程机械化,还为其他农户提供代育秧、代插秧、代植保、代收割等“十代”服务,帮助更多农民“解放双手”,切实提高种植效率和效益。
“作为种粮大户,我们有责任,更有信心搞好粮食生产,努力在稳粮增收方面起到更大的示范作用。”刘国斌表示,明年计划再承包200多亩退草还耕的土地,“目前正在交接,下一步就翻耕整理。”
2022年,浏阳市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实现粮食生产面积121.68万亩,其中早稻30.04万亩、中稻51.16万亩、晚稻30.37万亩、旱粮10.11万亩(大豆2.75万亩),打造“万千百”示范片470个,粮食生产创近年最好水平,背后离不开高标准农田建设打下的坚实基础。
“通过各类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建设,提高了粮食亩产水平,实现了‘粮田’变‘良田’的转变,有力地保障了全市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市农田建设事务中心主任彭啸洪表示,在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建设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是“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的稳定保量粮田。
2011年以来,浏阳累计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19.12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69.29万亩,建成率达72.44%,稳居全省前列。2023年起,我市将启动新一轮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建设,预计2023-2030年将提质建设高标准农田25.94万亩,同时启动创新投融资高标准农田试点建设1.5万亩,亩均投资标准提高到3000元以上。
藏粮于地的前提是有地藏粮。浏阳以长牙齿的硬措施推进耕地抛荒整治,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截至目前,全市已恢复耕地面积1.41万亩。深入推行“田长制”,实现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全面开展占用耕地种植草皮行为专项整治,全市已退出2280亩,沙市镇800亩“草退粮进”成为我市耕地恢复先进典型,全省补充耕地项目整改专项攻坚现场观摩活动在我市召开。长沙机场改扩建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项目获评2022年全省耕地保护十大典范之一。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以乡村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这个冬季走进古港镇宝盖寺村,整个山冲成了一个热闹的大工地,又有几栋民房被改建成民宿,希望在青山绿水间生长。通过发展民宿,宝盖寺村的人气旺了、村民乐了。“解决了一部分就业,拉动了一些物资消费,村民得了实惠。”钟国秋表示,宝盖寺村将继续争取上级支持,拓宽进山道路,改善基础设施状况,吸引村民返乡、能人回乡、投资商下乡,以中高端民宿为支点,撬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力争五年内将宝盖寺村打造成拥有300间客房的长株潭地区知名民宿谷,带动乡村振兴、农民致富。
“同幸村最大的特色产业是二次摇蜜的高质量蜂蜜。”大围山镇同幸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全胜介绍,在后盾单位的支持下,经过近年的发展,同幸村的小蜜蜂酿成了大产业。依托村里的蜂蜜加工厂,统一把控蜂蜜质量,打造了“同幸蜂蜜”品牌。今年,蜂蜜等产业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102万元的收入,乡村振兴的日子越来越甜蜜。
同幸村的蜂蜜通过“围山公社”电商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随着一根网线打开的还有更广阔的天地——“围山公社”联合浏阳日报社为大围山地区农特产品量身打造的“围山鲜”品牌在线上线下齐发力,让更多的乡村好产品、好食材登上城市的餐桌,架起了沟通城乡、助推乡村振兴的桥梁。
12月28日,气温陡降,年过八旬的杨意红还是照常走进辣椒大棚做试验。如今,他研发的鸡肠子辣椒品种在葛家镇5个村大面积种植,成为村集体合作社的特色产业,以统一品牌、统一平台、统一市场运作、统一种植、统一价格的方式,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实现双增收。
浏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实施“乡村振兴全驱动”作为三大战略之一,写入“十四五”规划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坚决扛起乡村振兴政治责任。持续壮大乡村产业,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大力发展油茶、花木、蔬菜、小水果等主导产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10月份,浏阳成功申创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市)”。
美丽屋场汇聚合力,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现在的生活环境好多了!”谈起村里近些年的变化,金刚镇丹桂村的75岁老人张湘贵连连称赞。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为我们打造‘美丽屋场’指明了方向。”丹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浩说,在屋场建设中,村民自发筹资、投工投劳,实现了村居环境大提质。
近年来,浏阳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即5年打造十条精品线路、百个示范村庄、千个幸福屋场、万户美丽庭院,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同时,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将农村改厕工作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突破口,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浏阳还将打造美丽宜居村庄作为“五个十大”项目之一强力推进。今年,浏阳以“五美”“五好”“五特”为目标,科学编制《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指导手册》,在去年成功建设275个美丽宜居村庄基础上,今年铺排建设美丽宜居村庄240个(达标型201个、示范型36个、标杆型3个),推动“美丽村庄”向“美丽经济”蝶变。按照规划,到2025年打造美丽宜居村庄1200个以上,实现全域覆盖。
浏阳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罗永志表示,美丽宜居村庄以生态美、村庄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这“五美”为建设标准,要求村庄打造做到“精致精美”,“村庄环境变美了,社会风气也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积极性更高了,这就是由表及里都有改善的和美乡村。”
人才是第一资源。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
作为能人回乡创业的典型,三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小轲对此深有感触。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再一次鼓舞了我们农村创业者的信心。我们相信在各级政策引导下农村会迎来更好的发展环境,也会拥有更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机会。”张小轲介绍,公司今年农村电商产业稳中向好,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0%。
奋进新时代,砥砺新征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在广袤乡村不断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