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近日,长沙市望城区委出台《长沙市望城区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接续实施新一轮三年计划,坚持久久为功,一步一台阶,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全面建设产强、城美、民富、人和的现代化新望城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着力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用好用活家门口的党性教育基地和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采取党组织书记讲党课、专题读书班、专家宣讲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优化基层政治生态,全面落实重温入党誓词、入党志愿书及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推动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着力锻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严格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定期组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基层党建“擂台比武”和观摩行动,常态化开展村(社区)班子综合分析,探索建立竞争性选拔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机制,着力锻造高素质基层“领头雁”队伍。启动村(社区)“雏鹰计划”,每年遴选40名左右“两委”干部进行专训,为下一轮村(社区)换届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补选储备一批“领头雁”队伍。实施后备人才引育工程,全面执行《望城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管理暂行办法》,常态化为全区93个村(社区)配备2名以上村级后备干部。高质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源源不断把各方面先进分子特别是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深入推进“一片一课一实践”活动和党员“闪亮工程”,建立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强化基层培训赋能,继续深化“1+3+6”望城党员教育品牌,逐街镇推动基层党校规范化提升。
着力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持续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六大行动”和党群连心“五个到户”。完善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建立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增强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抓实抓细“双报到、双服务”工作,推动国企、机关等各领域党建主动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大局,为社区提供政策、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支持。全面加强小区党建工作,推行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一肩挑”,党支部成员和业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健全完善两新工委运行机制,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和党建指导员队伍,着力推动两新组织党组织规范化运行,全力增强、深度释放两新党建的效能效应。
着力强化基层基础保障。提高村(社区)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水平,按每年100万元/村(社区)标准予以保障。规范村级骨干薪酬待遇,村(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年度基本报酬不低于上年度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并对下设党支部书记、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党小组长、村(居)民组长等补贴进行规范。每年安排专项指标,提质党群服务阵地,区财政安排3000万元对部分村级党群服务阵地进行提质改造,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
着力激发基层创新创造活力。健全关怀激励机制,持续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选调生、街镇事业编制人员中择优选拔街镇领导班子成员。对表现优秀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按规定按程序择优考核招聘为事业编制人员。加大组织关怀,对患重大疾病等生活困难的村(社区)“两委”成员和因公殉职的村(社区)干部家属及时给予慰问帮助。鼓励基层创先争优,区委每年创建认定一批“六好”示范村(社区)党总支(支部)和“五零”村(社区),并给与经费支持。突出创品牌、树典型、出经验,区财政每年安排基层党建专项经费400万元,用于推动基层党建“书记工程”和“闪亮工程”扩面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