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市:“四力四化”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3-01-05 17:34

冷水江市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力抓手,将2022年确定为全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攻坚年,以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目前,全市123个产改村村均经营性收入达到14.3万元,经营性收入10万元(含)以上村(社区)80个,占比65%。

提升组织统揽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系统化发展。加强组织领导。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书记工程”,成立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任办公室主任,高位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强系统规划。出台《冷水江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年)》《冷水江市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到2022年底,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清零;到2026年,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100%。加强分类指导。提出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创收型、旅游开发型、飞地创收型等6种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找准发展路子。全市123个村、农村社区均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策”增收方案。比如,中连乡金瓶村,整合原村小学、敬老院、雁鹅凼场地、厂房等资产,开展多渠道资本运作,为村集体创收16.85万元。

提升干部服务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高效化发展。探索政企合帮模式。28名市级领导挂点帮扶薄弱村和示范村,118名乡镇(街道)班子成员蹲点指导123个产改村,42家企业、46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帮扶46个薄弱村。推动组织、政策、人才、资金全面下沉。比如,冷水江市华科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对口帮扶渣渡镇杨新村,捐赠价值13万元红薯粉加工设备,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选优派强驻村工作队。派驻76支工作队、197名工作队员,将驻村工作队帮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后盾单位的绩效考核紧密挂钩,激励后盾单位将政策优势、保障优势、渠道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驻村帮扶工作在全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暨驻村帮扶工作推进会(保靖片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建立观摩点评机制。建立乡镇(街道)月度流动观摩点评,开展实地交流讨论,将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展现出来,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可学习借鉴的样板,营造“先进带动后进,后进追赶先进”的浓厚氛围。

提升要素保障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立体化发展。强化资金保障。市级整合资金近2000万元,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导资金。落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领办或参股各类经济实体税收优惠政策,截至11月,已整合安排乡村振兴衔接资金645万元用于49个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项目,安排移民后扶资金963.58万元重点支持42个村(居)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安排财政农村公益事业奖补资金200万用于支持38个村(居)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产业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村集体承建农村中小型项目。除中央对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有明确规定的支农项目外,对单个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下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依法合规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村集体参股的经济实体优先承接实施。截至11月份,有61个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共承建本村范围76个农村中小型项目,为村集体创造经营性收入255万元。接管扶贫项目资产。对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扶贫项目资产,符合规定的,按照有关程序对属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整体划给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管理,收益的分配管理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比如,接管我市原14个省定贫困村已建设完成的19个光伏扶贫电站站点(总装机容量1770千瓦时),预计2022年度光伏发电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90余万元。

提升乡贤撬动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实行“双培双带”工程。对党外致富能手重点登记造册,乡村两级分别安排思想政治素质好、党性强的党员干部联系培养,着力把致富能手培养成为村干部和党员;落实娄底“万名致富‘头雁’培训计划”,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把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实行“乡贤回归”行动。建立乡贤人才库和市乡村三级联系服务乡贤制度,收录乡贤7005名,鼓励在外乡贤回乡置业创业。鼓励有能力的乡贤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如铎山镇花桥村新乡贤苏慧明,回乡担任党总支书记,引资400余万元,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实体4个,发展经验被评为湖南百个示范案例。实行“科技大下乡”行动。建立科技专家服务团,精准选派100名服务团成员到村,覆盖全市10个乡镇(街道),指导产业发展、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形成“专家团+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发展新模式,我市科技专家服务团被评为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