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快速增长,有限的医疗资源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面对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任务,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整合调配救治资源,确保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特别是急诊、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工作有序运转,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高举一面旗:顶层设计 靠前指挥
“党的领导是我们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法宝。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全体新湘雅人在关键时刻,团结一致,共克时艰,担当作为,展现新湘雅新风貌,要充分利用医院现有救治资源,推动急诊、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工作有序运转。”12月30日,医院党委书记何庆南在医院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救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自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新十条”)后,湘雅三医院工作重心快速从防感染转至保健康、防重症。医院多次召开党委会、院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新冠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实施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三个统筹”,成立重症患者救治专家组,出台推进急诊、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工作有序运转的十三条措施。院领导每日排班靠前指挥、现场办公,统筹调度医疗资源,各行政部门、内外科主任每日驻点急诊,协调医疗救治工作,畅通生命通道。新冠相关门诊、病房应开尽开,新冠相关患者应收尽收。
坚持一盘棋:合理分诊 有序收治
面对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人数的不断攀升,急诊压力骤增,急诊科每日接诊人数达600余人,最高达710人次,工作量是往年的同期水平的2-3倍。医院领导在现场调研后立即着手调整诊疗流程,优化急诊区域布局,制定新冠分诊标准,建立疏解机制,畅通急危重症患者入院绿色通道。医院制定了新冠患者急诊快速分流的“新湘雅标准”:非吸氧状态下氧饱和度95%以上的轻症患者门诊就诊后建议居家观察,非吸氧状态下氧饱和度90%-95%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收治新冠综合病房,非吸氧状态下氧饱和度90%以下的患者根据实际情况收治重症或亚重症病房。
织牢一张网:统筹资源 分层调配
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成倍数增加,其中重症感染者和部分基础疾病加重者需要住院治疗,而医院重症床位有限、大面积感染也导致医护人员力量不足。“真正的高峰期可能还未到来,我们要重点关注解决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救治的供需矛盾,切实发挥国家医疗队的作用。”何庆南介绍,为了破解医疗资源不足以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的难题,湘雅三医院提出“三统筹”“三分层”,不断织密织牢疫情救治安全网。
一是统筹床位。医院按照危重症、亚重症和普通新冠病毒感染三个层级设置病房:除中心ICU外,医院呼吸、神内、神外、心内、移植、急诊、胸外、负压重症、儿科等9个专科的重症监护病房,150余张ICU床位纳入医院统一管理,并增设外科楼心胸外科病区为重症病区作为新冠危重症病房,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应收尽收;增设内科楼1病区、2病区、3病区和19病区180张床位为亚重症病房,作为重症病房的补充;老年医学科、全科医学科、肝胆胰外科、乳甲外科、胃肠外科、泌外、移植外科等各个专科病房全部开放收治普通新冠患者。“普通综合病区将收满一个,再开一个,确保新冠患者应收尽收。”湘雅三医院副院长欧阳文介绍。目前医院1915张床位全部收治新冠患者,开放ICU床位349张。
二是统筹人员。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新湘雅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全院上下“轻伤不下火线”,确保核心救治能力。一是加强急诊科、发热门诊、重症病房医务人员调配,保障医疗救治工作安全有序开展;二是第一时间成立新冠病毒感染专家救治组及专家库,建立专家组分片包干管理机制,由呼吸科主要负责内科病房指导,感染科主要负责外科病房指导,综合ICU负责全院所有专科ICU统一管理,加强专家巡诊、查房、预警筛查等作用,做好病人双向转诊和同质化诊疗工作,加强病人质量和安全管理;三是组建和储备院内危急重症患者救治二队,并开展重症培训,提升重症医学临床技术能力,作为重症救治队伍补充力量;四是混编普通综合病区救治队伍,包括重症医学科、呼吸危重症医学科、心内科、感染科和其他不同科室的医护人员,在专家救治组指导下开展救治。“医院举全院之力都参与到新冠救治团队中。”欧阳文表示,新湘雅人一切行动听指挥,定能步调一致打胜仗。
三是统筹物资。医院医务部、护理部、医学装备部、物流配送中心、后勤保障部等部门相互配合,负责全院呼吸机、高流量治疗仪、监护仪、防护物资的统筹协调,保障一线人员的医疗救治工作必备物资。药学部及时摸底明确医院“解热镇痛药品”现有库存及预计供应情况,制定“退热药”供应调整方案,并确保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相关药品的储备和调配。“目前医院有47台无创呼吸机、88台有创呼吸机,61台高流量呼吸治疗仪以及8台ECMO,另有一批呼吸机正在采购,全力保障救治需要。”欧阳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