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由涟源市委人才办、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市农机事务中心承办的“返乡农民创业”农机技术培训班在杨市镇开班,来自全市的240余名农机手、种粮大户、返乡农民及乡镇街道农机农技站负责人参加培训。这是涟源连续五年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以田间课堂培训专业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务实举措。
理论学习凝聚“牵引力”。课堂讲授环节,授课教师重点对水稻机插机抛秧苗培育技术、农机安全生产、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应用等内容进行了讲解,围绕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和农机政策开展了深入浅出的“接地气”宣传,力争使参训人员弄明白当前我省的农机政策和如何高效、安全的使用操作常规的农业机械。培训还就抛秧机、除草机、修剪机等常规农机工作原理、机械性能、操作技术、维修保养等进行理论讲解和现场演示,并逐一指导解决各位学员提出的,在日常使用中存在的机械故障。
实践应用凝聚“战斗力”。实践操作环节在杨市镇金盆田凼举行,分6个区域进行教学,耕整区为各类耕整地机械作业操作培训;育秧区为机械移栽秧苗培育全过程操练;收割模拟区为联合收割机、秸秆打捆机作业技术要领实操培训;机械化移栽模拟区为水稻机械化移栽培训;飞防区为精准飞防现场操控培训;维修区为农机维护、保养,常见故障诊断和排除培训。通过培训,使农机操作手懂得旋耕机、收割机、插秧机、无人植保机等各类机械的使用维护,具备独立操作技能。
政策扶持凝聚“向心力”。涟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机化工作,完善领导包片、党员干部包村的工作机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通过农机购置累加补贴、扶持合作社建设、项目推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投入农机化发展资金达到1200万元,大力提升了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水稻生产机械化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2022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88.85万千瓦,水稻、油菜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80.37%、77.08%,全市农业生产方式跨入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新阶段,为粮食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