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宁远县坚持以“组织工作创新提升年”活动为抓手,持续打基础、拓载体,创品牌、立标杆,着力实施“五聚”工程,推进基层党建全方位提质增效。
思想聚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纳入县委党校主体班、乡镇党校培训班的主要学习内容,着力培养一批师资、开发一批课程、组织一场比赛,开展一轮宣讲、开设一个学习专栏、创作一批文艺作品、拍摄一批教育视频、打造一批教学基地、树立一批学用典型,引导全县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七个课堂”建设,将21个党校课堂、25个现场教学点,410个农村远程站点和“村村响”、宁远党建网、微信公众号“九疑先锋”、路边电子显示屏等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一张密集、立体、多形式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网络。
引领聚势,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结合党群连心“五个到户”,推动19286名村(居)代表助力基层治理,确保最广泛民主自治。实行城市基层党建“1+N”工作模式,构建完善社区党委(党总支部)+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网络”。统筹街道、社区驻地单位、新兴领域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选优配齐网格员,设立楼院党小组、党员楼栋长,完善整体运行工作机制,创新区域党建工作载体,探索建立整合资源、联动共赢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联动新形式、新办法。目前,全县共成立127个网格党支部,小区党支部95个,楼院党小组326个,配备党员楼栋长968名。
队伍聚力,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坚持从源头上把好发展党员“质量关”,探索推行“镇选村培”模式,建立“镇选村培”人才库,由乡镇党委统筹谋划、优中选优,提出发展党员培养人选,由村党组织按程序进行重点培养、乡镇党委全程指导和把关,形成乡镇党委主导、镇村两级联动、共同选拔培养的发展党员工作机制,让更多农村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等“新鲜血液”充实到党员队伍中,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已吸引960名农村优秀人才返乡就业创业,20个乡镇(街道)全面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才库”,储备后备力量2900余人。
保障聚能,强化基层运转保障。巩固拓展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攻坚”成果,指导村级盘活资金资源,大力发展“水、陆、空”三大特色产业,辐射带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努力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清零、薄弱村全面消除、重点村全面壮大。同时,全县166个驻村帮扶工作队494名队员理清村经济提振节点,1266名村“两委”班子发挥带动群众作用,积极发展增收产业。全力推动水市、太平、九疑山三个乡镇周转房建设,协调各方完成资金筹集、规划审批、招投标、工程验收等各项工作;对全县406个行政村的2139名村干部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并实行年度定期体检机制。
考核聚焦,推动党建创新发展。创新传统面面俱到的考核方法,围绕县委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突出考核重点,加大对重点工作的考核权重,根据任务量、难易度、创新性等逐条赋予考核分值,建立可量化的考核评估体系,进一步推动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在考核方式上“破旧立新”,改变“台账式”资料调研,通过实地走访406个行政村,4个农村社区,与2643名村干部面对面谈话、入户走访党员群众、电话抽查等形式,广泛了解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治理、群众满意度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