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州市零陵区按照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要求,立足本地实际,铆足干劲、大抓基层,拼力作为、奋勇争先,谱写了零陵崭新篇章。
一、把抓好基层党建作为引领发展的鲜明导向。
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政治优势,坚持把基层党建贯穿到全区经济发展全过程,在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的带动下,全区33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基本实现在5万元以上。一是增动力。强化典型示范带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岿山村在种植酥脆枣、参股光伏发电等的基础上,2022年投资50万元新建育秧大棚9亩、建设冷库一座、蔬菜基地300亩,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大夫庙村持续推进乡村旅游,成为“网红打卡点”;茶叶湾村大力发展山羊养殖等产业,集体经济突破15万元。二是聚合力。打破单村发展格局,加快推进跨村联合发展,继续推进“连村联创”示范片建设,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少数民族风情优势,发展中药材产业和健康养老养生产业,打造康养农旅休闲组团;发展文旅融合,打造了红六军团西征永州文旅田园综合体。三是激活力。加强对薄弱村的组织引导和培育,利用天然的地理优势,黄江源村大力发展“野生茶”,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8万元的“飞跃”;新江村破解集体经济收入仅靠农机出租的现状,以发展现代产业为依托,通过2048平米育秧大棚增强“造血”能力,收入增加10.5万。
早稻育秧工厂集中育秧场景
二、把抓好乡村振兴作为引领发展的基础工程。
持续擦亮了“全国农业产业强县”招牌,打造现代农业样板。一是扛牢责任。自觉担当粮食主产地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扩大双季稻、优质稻种植面积,坚决遏制“耕地抛荒”,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培育种粮大户,做好万亩高产优质稻示范基地建设,确保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大力推广立体化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提高养殖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持续抓好生猪、山羊、肉牛等畜禽养殖,不断巩固生猪调出大县地位。二是发展特色。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特”战略,紧紧围绕“一茶一蔬一果”产业布局,
大木源村民正在采摘野生春茶
做优做好野生茶、高端水果、小龙虾等特色种养经济产业,继续加大红麻、金槐等中药材特色种植项目引入,全力做好供港有机蔬菜基地建设。三是做好衔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把脱贫攻坚形成的组织动员、要素保障等政策举措应用到乡村振兴中,建立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重点打造了永州市青少年军事综合实践基地、大生智慧农业综合体、红六军团研学基地等。
三把抓好绿色发展作为引领发展的重要指标。
坚定不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落实双碳行动方案,构建多层次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深化河长制,抓好河道治理和生态治理。按照“村村有亮点,处处有看点”的标准,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争创国家生态县区。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五清五改五化”专项行动,打造了香零山、石烟塘、何仙姑等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以点带面,掀起全镇美丽乡村建设热潮。实施人才振兴计划,2022年打造全市首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创业基地,引进项目团队16个,选派200余名干部到“三招三引”等一线锻炼。
四、把抓好安全生产作为引领发展的坚强保障
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守住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三条底线”,健全预警预测、综合稳控、依法处置机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加强社会治理,强化网格化管理,打造精细服务的基层治理创新体系,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始终坚持“一把手、抓到底”的安全工作机制,推动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在各乡镇坚持党委书记负总责、镇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配合抓,社会各界共同抓的安全生产格局。推动安全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各村(社区)将安全生产网格纳入平安综治网格,充分发挥全镇各级网格员的作用。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122全国通安全日”、“119消防安全宣传月”等活动,严格落实属地责任,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定期开展深入、彻底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定期开展深入、彻底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并及时跟进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监管措施落到实处,坚决制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