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伞寨村:民族团结一家亲 共谱伞寨新画卷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3-02-20 22:30

伞寨村位于新晃侗族自治县中部地区,总面积5.95平方公里,拥有侗家特色开口屋和吊脚楼共计98栋,风雨桥1座,鼓楼1座,姚姓始祖文献公纪念阁1座,千年倒插杉1株,属于典型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湖南省第二批乡村振兴试点村。

近年来,伞寨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先后荣获县、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荣誉称号。

一、结合“党建+微网格”,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基础在网格、关键在党建、核心在团结。该村结合“党建+微网格”,通过微网格员逐家逐户上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一方面,深入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另一方面,定期收集更新村民家庭基本信息,为就业、社会保障救助、公共医疗等工作提供精准的需求导向,办好民生实事。同时,及时了解联系户思想动态,积极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真正实现了风险在第一线化解、矛盾在最末端解决、共识在最基层凝聚,有效维护了民族地区安定团结的局面。

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伞寨村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之中,让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民族团结进步助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使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完善“合作社+农户”“村集体+企业+农户”等模式,带动农户发展规模产业。120余亩黑老虎、350余亩龙脑樟、100余亩高山葡萄以及榨油坊等村级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有效引导了各族群众在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下,一起劳动、一起耕耘、一起创业。同时,针对老百姓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伞寨村共设立了15个电商快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切实增强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以民俗文化为载体,促进各族群众广泛开展交往交流交融

伞寨村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有“请七姐”“车怀文”等神话故事,姚吴杨三姓始祖在腊树坡歃血为盟维护民族团结故事,以及侗汉山歌(酒歌)、侗族书画、传统染艺、匠作、传统工艺、传统体育、传统游戏、傩戏绝技、侗医侗药养生文化等民俗文化。有侗族大歌、《千年侗歌》《欢迎您到侗乡来》《拦路歌》《敬酒歌》《送客歌》、赶坳情景剧、宾主篝火歌舞表演等民族歌舞。近年来,伞寨村利用春节、“正月十五扫阳春节”“六月尝新节”“九九重阳节”等重大节日举行祭神农、合拢宴、文艺晚会等民族交流活动,侗家黑油茶、红米甜酒、红米粥、彩色米豆腐等绿色生态美食,深受慕名而来的各族游客的欢迎。通过开展系列民俗活动,促进了湘黔边界群众的情感交流,增强各族群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深入开展创建宣传,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该村通过悬挂横幅标语,设置宣传橱窗、文化墙,LED显示屏滚动播放等方式,广泛深入开展了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民族理论、民族知识以及市民创办编印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应知应会知识》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了解了党民族宗教政策,熟悉了各民族风俗习惯。同时,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产业致富带头人、新时代好少年以及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中,增加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评选指标,提高了广大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有效推动了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