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攸县县委编办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准则和价值导向,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配置问题,从聚焦中心任务、民生问题、管理提升着手,积极为民生领域提供机构编制保障,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聚焦中心任务,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紧盯广大群众关心关注的医疗、健康、安全等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控、调、收、转等多种方式,优化机构职能配置,理顺职责关系,对职能弱化、职能萎缩、职能交叉、职能不顺的部门机构编制进行精简、统筹使用,先后撤并了9个事业单位,进一步优化了机构设置。推进机构编制改革,扎实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强化上级疾控机构对下级疾控机构的业务领导和工作协同;调整县委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隶属关系,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压实乡镇(街道)农村建房管理责任,明晰各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关于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等职责;优化基层便民服务,全县17个乡镇(街道)统一设置党群服务中心、社会事务综合服务站等事业站所,实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推进应急综合管理执法、自然资源行政执法、粮食和物资储备体制机制改革。
聚焦民生问题,保障民生领域编制需求。聚焦重大民生、民心工程,找准切入点,以工作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大编制资源统筹使用力度。建立“编制周转池”,集中收回核减的空余编制,将有限的编制资源向教育、卫生、基层一线等单位倾斜,核定教育局62名周转编制用于公办中小学运转。针对人员结构不优、人才匮乏等问题,发挥“编制周转池”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编制、人才等要素的支持和保障力度。科学制定民生领域用编计划,优先保障基础教育、基础医疗、基层水利、农技等领域的用编需求,科学拟定2023年度机关事业单位用编计划376名,其中214名用于教育、卫生系统招聘。足额保障执法领域用编需求,核定乡镇(街道)行政执法编制188名,核定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应急管理、自然资源、农业、文化市场等七大执法领域编制310名。抓实抓细空编补员工作,针对乡镇(街道)人员力量薄弱的问题,摸清乡镇(街道)编制数、人数底数,精准测算退休人数,通过政策性安置、公务员考录、吸纳选调生、干部交流等途径,推动民生领域科学补员。去年以来,攸县共招录教师214人,招聘医疗卫生部门人才77人,乡镇(街道)补员186人,及时补充了民生领域的人员力量。
聚焦管理提升,理顺县镇两级管理职责。健全编委会制度,完善了县委编委会会议制度、审批权限、办事程序、管理制度和工作纪律,凡涉及机构编制的调整事项,严格按审批权限履行报批手续。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动态“编制池”,实行“专编专用、动态管理、循环使用”,着力解决超编满编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瓶颈制约,切实增强编制资源配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编制资源使用效益。落实乡镇(街道)依法赋权,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和权力下放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完善现有重大事项决策流程,切实落实赋予乡镇(街道)对事关辖区内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建议权、规划参与权。同时,协助行政审批服务局依据法律法规和简政放权要求及乡镇(街道)工作实际,对乡镇(街道)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权责清单“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