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县:用活“四类资源” 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3-03-22 18:06

华容县坚持党建引领,积极统筹协调行业部门、强化督促指导、优化资源调配,通过用活“四类资源”,绘就出一幅农民增收致富新画卷,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用活“绿色资源”,将“土特产”变成了“品牌菜”

华容县通过坚定不移走绿色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路子,完善产业发展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华容芥菜生产地培育成为了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湖南省现代农业十大产业聚集区,芥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从业人员达14万人,以产业振兴实现农民稳定增收。支部联动。各村党组织结合毗邻实际,通过屋场会、恳谈会等方式,发动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企业参与标准腌制池建设,目前已建设标准腌制池28万立方米,为芥菜标准化建设夯实了基础。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从立项、招投标、质量验收到资金预决算及支付等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督。金融撬动。人社部门联合金融机构开展诚信农户15万元以下互联互保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工作,采取“深入一线、集中面签”的方式,把创业资金送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与约112户农业种植大户集中面签,发放创贷资金1830万元,为产业振兴注入“金融活水”。多方互动。通过多方协调,全县建立了“一担二订三保”利益联结机制,“一个农担贷”破解资金难题,“种植、腌制两个订单”提升产业效益,“芥菜农业保险、保底价和保证金”提振产业信心,激发菜农种植积极性,形成了村集体、企业、种植大户、农户入股等抱团发展新模式,引领“小农户”融入“大产业”,牵手“大市场”。

用活“旅游资源”,将“一抹红”变成了“产业兴”

近年来,华容县依托红色、历史、人文等资源,在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能力、增强村集体经济上下实功,出实招,以“三部曲”奏响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文旅乐章。谱好发展“主题曲”。全县各村(社区)党组织深度挖掘集体经济发展潜在优势,把党建引领“村企共建”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通过村(居)民代表入户、村村响广播宣传、会议民主表决等方式传递“村企共建”理念,不断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夯实基础。奏好发展“协奏曲”。积极引导农户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山林资源,升级改造农家乐,探索生态民宿休闲,发展庭院养殖,将红色、历史资源与生态旅游、康养、教育等有机结合,通过结对共建、资源共享,实现党建搭台、村企抱团、群众共赢的新局面,构建了多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唱好发展“进行曲”。先后举办了禹山糍粑节、泥鳅节,操军镇年猪节,三封寺镇“旗袍秀乡村”等文旅活动,打造了小墨山康养基地、墨山旅游度假区、治河渡镇白莲湖休闲观光农场、梅花源等乡村旅游景点,将资源转化为了集体经济资产,确保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为集体经济提供“硬支撑”,为农民致富提供“新路径”。

用活“就业资源”,将“离乡愁”变成了“喜相拥”

聚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强化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以“三表率一模范”机关创建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四亮创建”“三型四有”主题活动,持续推动就业机会更加充分、就业结构更加合理、就业环境更加平稳。精心搭建就业供需平台。及时收集企业、劳动者用工务工需求,“点对点”走访华隆酸菜、雪花啤酒、沁峰机器人等企业和家庭140余家,收集岗位3300余个,通过“华容人社”“云就业”“湘就业”“华容都管”线上用工服务平台等,打造了“云上招聘会”,实现了“指尖招聘”。积极深化石首-华容区域党建合作共建,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推荐10余家优质企业参加石首市“夜市”招聘会,为企业寻觅合适人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00余人,有效助力湘鄂两地劳动力就业增收。精细构建就业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统筹开展了助企稳工稳岗就业服务专项行动、春风行动等活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重点做好农民工、脱贫人口、失业人员、困难人员“311”就业服务行动,29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495名脱贫劳动力就业。精准下沉维护农民权益。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会开到了工地现场,上门为工业园区企业送上了“政策大礼包”,为企业规范用工、签订劳动合同提供精准指导。积极开展“用心用情·湘薪湘护”集中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行动。

用活“土地资源”,将“一丘田”变成了“金扁担”

自去年入冬以来,华容县抢抓农田建设黄金期,深入落实“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作用,以党建引领高标准农田建设助推惠民工程,在全县7个乡镇的26个行政村建设高标准农田8.5万亩,总投入1.5亿元。健全日常管理机制。实行“一地一策”,乡镇、村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相关部门按时间节点挂图作战。全面推行县乡村组户五级田长制,配备农技员、执法员和协管员,实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张图”数据管理,形成“政府牵头主导、部门分工协作、镇村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组织5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机大户,对每台拖拉机、旋耕机等农机进行全面“体检”,为春耕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坚持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采取先“建”后“转”、以“租”养“护”等模式,引导农户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并签订长期合同,亩均流转价格可增加200元左右,农户得到了实惠,经营主体稳了预期,管护更加上心。完善综合利用机制。在项目区工程布局上突出相对集中连片开发,采用小丘整大丘,薄土整良田、大丘整格田的方式实施。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带动高效益产业发展,新增芥菜标准化种植、稻虾综合种养、稻油水旱轮作等,实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确保了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