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打造全面覆盖、全民参与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天心区大托铺街道党工委实施“红壤禾场”党建聚合力工程项目,采用党员联系群众、禾场带动组团的方式,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红色旗舰。
因地制宜,激活基层组织的“微细胞”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是农村党建工作的落脚点,是夯实基层党建的出发点。大托铺街道是天心区唯一没有设置社区的纯农村街道,辖区面积15.12平方公里,下辖4个行政村,共有110个村民小组,下设13个党支部,共有农村党员620人。一方面,受土地控规的影响,街道辖区内有两个村未建成党群服务中心,随着农村党员数量的增多,召开党员大会、组织党建活动的场地问题日益凸显,导致部分党员放松自我要求,基层党建缺乏应有的新鲜“活力”。另一方面,60岁以上的老党员占全街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且居住分散,每次集体活动之前要考虑老党员出行安全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组织集中管理的有效性。但是老党员是基层治理的一笔宝贵财富,他们的基层威望对农村社会治理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农村,群众喜欢在禾场闲谈、拉家常,大托铺街道党工委因地制宜,将党建与禾场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红壤禾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项目,不仅解决农村党建阵地缺失问题,还能优化人员管理模式,有利于营造出“社会协同、人人参与”的良好乡村治理氛围。
积极探索,架起党员群众的“连心桥”
通过强建组织、下沉服务、整合资源,为党员提供组织生活阵地,为居民提供覆盖范围广、内容精细深的党群服务。一是科学谋划。街道党工委采用联点包片的方式到各基层党组织党员分布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广泛征求所在辖区党员群众对“红壤禾场”项目阵地选址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全域覆盖。各党总支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发放党员公开信、利用宣传公示栏、粘贴宣传标语等多种途径对“红壤禾场”项目进行动员,按照每一个“红壤禾场”周边辐射3至4个党小组,步行15分钟内能到达联系网格全体居民家中的原则,选择一户群众基础好、示范作用强、阵地开阔的党员家中的禾场进行升级打造。三是统筹联动。村党(总)支部按照“红壤禾场”创建方案,召开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宣传发动全村党员积极参与禾场党建创建活动,吸纳街道机关党员、驻街单位或社会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志愿者参与“红壤禾场”建设,组建全面覆盖的禾场党建联络员队伍,形成强大的基层治理力量。
确定选址后街道党工委为每个禾场配备专项资金进行升级改造,使之具备基础的党员活动、群众文化、宣传窗口和示范样板功能。在每个禾场统一配备桌子、黑板、小凳子和杯子,为村民日常休闲聚会交流提供便利;将支部组织生活纳入“红壤禾场”,为支部党员学习交流提供阵地;在“红壤禾场”设立便民信息公开栏,及时公示村“两委”应当公开的各类信息,发布各类惠民政策和便民信息,让每一个禾场成为政策法规宣传的小窗口;定期在“红壤禾场”召开家风和谐、电信诈骗、人居环境整治等主题会议,党群合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红壤禾场”采取季度考核、年度表彰的形式,从管理维护、村容环境、活动开展、示范效应四个方面对禾场进行考核,每个季度采取居民自评、禾场互评和工委讲评方式进行打分排名。截止2022年10月,大托铺街道共打造13个标准的“红壤禾场”,选聘禾场党建联络员72名,开展主题活动98次,收集基层突出治理问题5条,开展志愿服务80余次,解决群众矛盾40余次。
夯实基础,画出基层治理的“同心圆”
将支部组织活动开到党员家中,将政策法规宣传窗口设在田间地头,将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打造在每个村民身边,“红壤禾场”已成为大托铺党员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一是党员教育更经常。党员活动阵地建在群众的“家门口”,各基层党支部严格每月在禾场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学习交流,党组织活动氛围更加浓厚,吸引党员群众参加。以禾场会的形式,开展党员教育学习、组织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提升了年老党员参与活动的频率,增进群众对党组织的了解。二是党群关系更密切。以“党建引领、凝心聚力、服务群众、助力振兴”为目标,在禾场开展文体活动、志愿服务、屋场大会、文明评比、表彰大会,同时常态化开展微宣讲活动,把广大人民群众、党员干部及社会各级力量汇聚在“红壤禾场”之中,便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社会正能量。三是基层治理更全面。“红壤禾场”着眼于打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确保党的声音传递到群众生活中、心坎上,促进党心民心血脉相连、同频共振。禾场联络员连心到户,在环境卫生、邻里关系、扶贫帮困、政策执行、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最大限度获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形成了干群关系融合新气象。四是作用发挥更明显。担任“红壤禾场”户主的党建联络员可以利用村民串门、聚会的机会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在暮坪湘江特大桥(大托段)项目征拆议事中,党建联络员充分发挥桥梁沟通作用,通过在禾场议事及时了解群众所思,化解群众所忧,仅用7天的时间就完成红线内合法房屋全部签约,刷新了“大托速度”。
“红壤禾场”的运用,不仅提升了党建工作质量,而且将更多的社会党员吸收到“红壤禾场”联络员队伍,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它与“党建+微网格”、志愿服务、基层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党建联络员联户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不断优化,逐步建立一体多元化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