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引、育、聚”三字诀,构建人才聚集新高地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3-03-21 17:45

近年来,常宁市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创业创新,将纺织产业链建设与返乡就业创业工作同谋划、同推进,“千亿”纺织产业链正逐步成型,强大的虹吸效应,吸引了无数在外的常宁籍游子返乡就业创业。为助力园区企业发展,帮助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常宁市用好“引、育、聚”三字诀,构建人才聚集新高地。

“筑巢引凤”,用情念好“引”字诀。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随着湘南纺织产业基地项目的推进建设,招商工作紧跟项目进度,该市积极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和“湘商回归”等一系列专项活动,抓住乡土情怀的特质,引导一大批优秀企业家来常投资兴业。新增各类创业主体超过1000家,带动就业3万余人。其中1万余人为返乡创业就业人员。在纺织产业投资兴业的带动下,更多的常宁人踏上了归乡路途。近三年来,累计新增市场主体25000余户,年均增长率20%以上,其中半数以上新增市场主体为返乡创业人员。

定向培训,用心念好“育”字诀。引才是发展,育才是基石。该市牢牢把握“育”的诀窍,用心促进技能人才的成长,为企业贮备产业工人。采取“长训+短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对有用工需求的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岗前短期培训,帮助劳动力尽快掌握专业技能。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种,采取学徒制培训和企业职工内部培训,充分发挥老员工的传、帮、带的优势,助力企业职工的技能提升。根据企业自身需要,提供“菜单式”的培训工种,为企业职工培训提供多样化的选择,2022年共培训企业职工3360人。为助力湘南纺织基地的发展,常宁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设立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涵盖服装设计、缝纫机设备维修、服装制版等多个课程,通过“长训”模式,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人才。同时,针对湘南纺织产业基地入驻企业的用工需求,联合农业农村、教育、乡村振兴等部门,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定向式就业”模式,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以培训带动就业、培训就业无缝对接,力争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培训工作目标。

强化措施,用力念好“聚”字诀。汇聚人才,就是汇聚发展的力量。围绕湘南纺织产业基地的用工需求,该市通过一系列措施,将各类技能人才聚集到湘南纺织基地的周边企业,为园区发展提供人才动力。建立全市劳动力信息数据库。全市各乡镇(街道)对辖区内外出务工劳动力和剩余劳动力做好信息摸底和更新工作,建立劳动力实名制台账。组建招工宣传小分队,一线走访企业,摸清企业用工缺口,并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确定招工方向,对湘南纺织产业基地企业和市属重点企业开展岗位归集工作,对辖区内的劳动力进行“敲门”服务,为企业定向输送人才。开展校企合作留住人才。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常宁市职业中等专科学校根据湘南纺织产业基地企业用工需求情况,开设相关专业及班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为基地企业定向培养、输送专业技能人才。多形式开展专项招聘活动。通过摸底建立企业、劳动力招聘求职“供需清单”,精准开展招聘服务。组织湘南纺织产业基地用工企业利用乡镇赶圩机会到洋泉镇集贸市场举办专场招聘活动,活动现场8家企业提供了30余个岗位,2180个就业机会,500余名劳动力参加活动。积极开展送岗下乡活动。针对人口密集型的重点乡镇,开展送岗下乡入村到户行动,将岗位信息送到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的手中,鼓励广大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集中组织全市各乡镇将有务工需求的劳动力送往湘南纺织产业基地企业。同时,结合“311”服务工作,通过中国移动手机短信平台“一对一”为返乡劳动力推送了8万余条企业招聘信息。联动乡镇,将企业用工需求、招聘宣传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单等10万余份资料及时发放到广大群众手中,切实做到招工宣传无盲区,打通了求职者与企业信息沟通不畅“最后一公里”。加大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通过增设湘南纺织产业基地企业公交运营路线,增派运营车次,匹配基地企业运营时间,开设各乡镇进城入企班车,保障基地企业职工公共交通安全出行。市委、市政府将计划在基地周边开设生活超市、诊所、药店等一系列便民服务场所,为基地企业职工打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真正实现企业招才、环境聚才。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