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青林回维乡:“以工代赈”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3-03-21 17:47

桃源县青林回维乡是一个民族乡、城郊乡、征拆乡,总人口近4万,辖区内有工业园。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主动作为,不断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新模式,推出红石榴劳务信息服务平台,打造以工代赈赈济模式,即以“一二三四”工作模式为主线,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壮大集体经济+劳务报酬发放+劳动技能培训”为主题,主动出击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后劲乏力等难题,实现项目业主、村集体、红石榴劳务服务队“三方”共赢发展,奋力铺就乡村振兴“康庄大道”。

坚守一个原则 不忘“赈”初心

“合作社通过平台实施以工代赈农户改厕项目,不仅改善了全乡农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更让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参与村民人均增收超1.8万元。”青林回维乡采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张建平向30多位农民工发放酬劳时兴奋地说。

平台始终践行“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原则,要求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承接项目时,务必先把本村有就近务工需求的群众,尤其是困难村民纳入红石榴劳务服务队中来,再开展项目建设等后序工作,确保能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雪中送炭”作用。

同时,平台遵循项目前期谋划、组织实施和竣工验收全流程的机制,推动以工代赈工作走向规范化、流程化、高效化。截止2023年2月底,共有3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带动157名村民参与11余个政府投资项目,村集体经济共增收30万元,其中村民所获报酬20余万元,人均增收近2000元。

紧盯两个目标 牢记“赈”使命

以在乡村振兴领域以工代赈项目提升村级集体经济自我“造血”能力这一目标,根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与定位,平台抓实抓细赈济项目对接、群众务工组织、劳务报酬发放等关键任务环节,擘画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蓝图。目前已有湖南嘉泰鞋业、桃源县裕太运动用品厂等5家企业通过平台成功对接,通过集体实施一批鞋类生产性外包业务,有效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散松小”、资源少等问题。

以在全乡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这一目标,平台按照“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的尽量不用专业队伍”原则,协助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拓展就业面,已成功在姜岩村水库护栏维修、采菱村水井房建设和177个单户池建设、乡政府办公楼墙面防水、白洋河应急取水工程等多个项目中吸纳多名村民就业。

立足三个转变 提升“赈”实效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稳健发展,激活以工代赈“源动力”,化劳务资源为赈济优势,找好平台搭建切入点。依托乡村组3级干部网络,广泛收集全乡闲置劳动力并建库入档,让群众随时轻松对接赈济项目。变行政思维为市场思维,架好健康发展支撑点。政府通过平台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量体裁衣”减少群众干活“包袱”,提高劳动意愿。换单一价值为多元价值,谋好社会效益倍增点。坚持把服务各族群众增收与以工代赈大局相结合,确保平台的发展建设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能带来社会效益。

落实四个要求 严把“赈”质量

夯实“压舱石”。平台准确把握“工程是手段、赈济是目的”政策内涵,注重分发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项目质量,切实把解决群众就业增收问题作为以工代赈政策的落脚点。

当好“看门人”。平台设置专岗专人,负责检查在项目业主单位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的合同中,是否将落实吸纳全乡务工人员数量、岗位、发放劳务报酬总额等作为项目合同的约定条款。

化身“教练员”。平台坚持按照“培训跟着项目”走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赈济项目,大力邀请行业专家、职业培训学校教师等,免费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提供劳动技能培训课程和安全生产培训,目前已开展保洁员、道路养护员等培训课程。此外,平台还实施老带新机制,提升务工群众的劳动技能水平。

唱响“进行曲”。平台定期通过屋场会、“村村响”等形式,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进行相关以工代赈政策宣讲,让更多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助力家乡发展。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