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市:“四个坚持”推动人才强市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3-03-23 17:52

吉首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就人才管理,人才战略,人才项目,人才服务等方面着重发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贯彻执行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落地见效。市委中心组认真学习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把中央、省委、州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贯穿于日常工作。精心制作了“书记谈人才”专题访谈,“智慧潇湘·西望你来”招才引智宣传成效显著。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增强“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政治自觉。年初即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第一次市委常委会听取了全市人才工作汇报,完善运行机制、工作规则。市委对人才工作实行常态化调度研究,推行人才定期研判分析制度,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强中选精的精准使用原则,以事选人、人岗相适,强化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协作的人才工作格局。加强对各类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立足州府城市实际,借鉴发达城市和周边地区先进经验,高起点高标准谋篇布局,围绕中心大局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

坚持人才强市战略,人才的引育管用贯穿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按需引进人才。2022年,全市广开渠道招引各类人才260人。精心培管人才。全年急需紧缺人才培训45人、公务员初任培训73人,青年干部培训43人,中青班培训48人,选派优秀年轻干部8人到省州对口部门跟班学习,选派优秀金融人才赴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对新进人员实行用人单位跟踪管理、多岗锻炼和定期谈心谈话等制度。精准使用人才。市委政治建设考察将325名30岁以下年轻优秀后备干部干纳入人才智库,28名年轻干部提拔担任基层乡镇领导干部,市直单位启用了一批年轻优秀干部。

坚持特色人才项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造就了一批优秀高素质人才。人才平台建设得到加强。2022年,全市推进实施了一系列特色人才项目,进一步加强了人才平台建设,培育了一批优秀人才。4人入选湘西州第二届“武陵人才”,3个州级专家工作站成功认定,1家企业入选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支持计划,1家企业入围湘西州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成功申报2个国际化人才汇智工程项目。推进“武陵人才行动计划”,“乡村育才聚才行动”见实效。全市以湘西州“武陵人才行动计划”为纲领,大力推进“乡村育才聚才”工作,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5期1100人次,培育认定8名优秀高素质农民,评选认定68名湘西“乡村工匠”,补贴9名全日制本科高学历村干部岗位津贴2.1万元。校地校企合作成效显著。以《吉首大学与吉首市校地合作备忘录》一揽子协议为依托,建立完善校地合作资源共享机制,校地校企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效。吉首大学附属医院、腾达学校正按期施工,吉首大学3个校区纳入老城区改造工程规划进行提质改造。科技特派员工作深入有序开展。2022年,全市以产品升级、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农村特色产业服务、实用技术培训等为重点,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选派新一轮省州市三级科技特派员111人,开展科技助农备春耕、科技活动周技术指导活动、农民实用技术集中培训、科技抗旱防灾等集中活动,深受群众好评。

坚持人才服务保障,党委书记抓“第一资源”进一步夯实了人才工作基础。人才工作经费得到足额保障。2022年,全市人才引进、培养、学习培训、交流使用等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市财政列支1000万元以上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上不封顶据实报销。积极兑现人才政策待遇。兑现尚在服务期内引进人才生活补助和安家费202.4万元,补助教育系统引进人才住房津贴14.5万元,引进人才住房补助、生活补贴、购房补贴等待遇位居全州前列。落实党委服务专家人才工作制度。市级领导干部走访慰问专家人才112人,慰问吉首大学专家教授12人,发送慰问贺卡300张,慰问经费12.4万元。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