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洪江市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树立“五溪先锋”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形象,将机关党员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实现基层党建与志愿服务互融共进,有力促进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搭建平台,形成志愿服务合力,架起党群工作“连心桥”
构建志愿服务“中枢系统”,延伸网格管理“神经末梢”,实现“工作一张网、服务全覆盖”。
建强服务架构,完善组织网络。整合形成“市委组织部主导—各党(工)委齐抓共管—总队专项负责—各服务队各司其职—党员志愿者广泛参与”的服务工作格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组建“乡村振兴、旅游发展、种子创文、城市管理”四支党员志愿服务总队和95支党员志愿服务队,针对不同领域谋划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在职党员志愿者注册总数已达4018名。
规范服务行为,提升党员形象。开展“五溪先锋”党员志愿者培训班,邀请相关市直部门业务骨干成立指导组,按照统一登记、统一理念、统一口号、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的“五统一”原则,组织、指导和协调机关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引导党员在工作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形成机关党员“人人都是志愿者”的良好局面。
延伸服务触角,助力基层治理。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镇村、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各个基层领域做到全覆盖。在城区,结合党员志愿者“双报到”服务社区行动,将95支市直支队融入城区网格中,明确“责任区”。鼓励党员志愿者担任兼职网格长、楼栋长,打造“红色楼栋”,大力开展“美好小区·幸福家园”建设。在乡村,结合党群连心“五个到户”行动,充分发挥乡镇机关党员、驻村工作队作用,做实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以村网格为基本单元,将党员志愿者嵌入“微网格”,推动党员志愿服务与“微网格”工作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健全机制,激发志愿服务动力,推进党员活动“常态化”
树立“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理念,深化量化服务机制、健全激励引导机制,确保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
双向共建,团结各方力量。坚持“条块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指导各级机关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建立双向服务台账,切实打通机关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的联系服务渠道。发挥民间志愿服务组织、爱心公益团队、两新组织的优势,盘活党建资源,培育多元力量,将民间志愿队伍充实到机关党员志愿服务网格中。目前已与洪江市志愿者协会、益心社工等3家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和部分两新组织建立联系,组织民间志愿者1000余人次参与志愿服务。
制度引领,锻造过硬队伍。把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建目标管理范畴,明确工作程序、职责范围及目标任务,切实加强对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督查指导,确保活动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制定《洪江市“五溪先锋”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每名机关党员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间需达25小时,并将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情况作为党员民主评议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正向激励,提高党员积极性。通过积分管理、评选比分,组织四支总队开展“擂台赛”,建立“群众考核为主、政府考核为辅”的满意度考核机制,以工作调研、网络投票等方式全方位考核。每年评选表彰一批“最佳志愿服务队”“最美志愿者”“最好志愿服务活动”。推行积分管理和志愿者星级服务认证,根据认定服务时长,分别授予“星级党员志愿者”称号,激励全体党员积极投身志愿服务。
打造品牌,提升志愿服务效力,汇聚党建引领“正能量”
通过精心培育打造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多措并举推动志愿服务提档升级,真正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学有标杆、做有榜样。
精心培育,打造市级服务品牌。聚焦重点工作开展即时服务,积极参与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重点任务,累计开展26项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志愿服务300余次,参与党员达1.2万余人次;聚焦群众需求开展贴心服务,各支队主动认领“五溪先锋”小程序推送的群众“微心愿”,筹集资金42.08万,帮助解决群众困难1035次,协调矛盾纠纷423件;聚焦业务专长开展精准服务,发挥司法、文教、卫生等行业岗位优势,打造“普法讲座”“免费义诊”“送学下乡”等特色服务品牌,开展活动500余次。
整合力量,打造“一村一服务”品牌。鼓励各村立足自身实际,整合驻村工作队、巾帼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等力量,不断丰富志愿服务项目,打造“孝老”“助困”“护苗”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经常开展学雷锋、关爱留守儿童、老人宴、包粽子送祝福等志愿服务活动。
守正创新,传播美好洪江新风尚。通过“微洪江”、“新洪江”等新媒体,及时宣传报道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五溪先锋”小程序开设“党旗飘扬”党员志愿服务专栏,将发现评比出的““最佳志愿服务队”“最美志愿者”“最好志愿服务活动”等进行广泛展播,增加活动知晓率,引导广大志愿者和居民争做文明风尚的践行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营造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中共洪江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