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县:“一集四定三引”加快建设“支部新农场”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3-04-17 22:19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条件。永兴县大胆创新,以“一集四定三引”模式加快建设“支部新农场”,走出了一条党组织领导下的新型集体化发展道路,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进行了有意义的实践与探索。

“一集”夯基础,集中土地资源。以村集体经济联合社为主体,将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山林田土特别是目前处于荒废闲置状态的土地都流转到村集体名下,村民以土地入股,由村集体集中掌控经营,走了一条新型集体化发展道路。在流转土地的过程中,既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最大限度集中土地,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对部分有顾虑、不愿把土地流转给集体的群众不搞“一刀切”。截至2022年底,全县251个村(社区)共流转土地12.74万亩交由村集体统一经营,村均达507.6亩,特别是湘阴渡街道松柏村就流转土地3000余亩,为走集体化产业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定”建机制,明确各方职责。有了土地,发展什么产业、怎么发展产业就成了首要问题。为此,永兴推行“四定”机制,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到产业发展上来。支部定向。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咨询专业机构等方式,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发展方向。如湘阴渡街道堡口村制定了产业发展“双千计划”,种植千亩烤烟、千亩冰糖橙,并根据土质改良的需要,配套种植油菜、油葵等作物,同步发展休闲旅游、文旅观光等产业。干部定股。为解决产业发展前期投入经费问题和激发村干部抓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动员村干部以现金方式入股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按投入金额占相应股份,每年按股份分红,形成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村干部根据村党组织的安排具体负责产业发展人员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工作。党员定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党员个人特点设岗定责,安排有能力的党员开展志愿服务,助推产业发展。如七甲乡江口村将26名有履职能力的党员分别安排到病虫害监测岗、灌溉水渠巡护岗、森林防火巡逻岗等岗位,为乡村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定岗。村集体联合社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确定岗位定员,安排群众到相关岗位劳动,并按时或按量计发劳动报酬,实现了群众由农民到农业产业工人的身份转变。如黄泥石虎村2022年全年共安排11名劳力在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就业,共计发放劳动报酬13.2万元,人均达1.2万元。

“三引”聚合力,强化产业保障。为确保产业发展顺利进行,永兴县强化“三引”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保障。引资金。一方面,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项目资金支持,全力改善基础设施,仅2022年全县就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库维修、灌溉设施建设、设施农业等各类建设资金7100余万元。另一方面,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家乐、餐饮、民宿等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共吸引社会资本2800余万元开办各类经济实体33家。引技术。通过请进来教、送出去学、合起来办等方式,全面提升技术水平。近三年全县共邀请各类专家学者、技术能手开展培训283场,培训各类人才15100人次;安排13人到专业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进修学习;通过技术入股方式与3家企业合作实施产业发展项目3个。引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近三年全县共引进各类专业人才77名。同时,激发乡贤合力,鼓励乡贤回乡创业,仅2022年就动员600多名乡贤回乡投资产业项目288个,投资总额达17.96亿元。

目前,永兴县以联合农场为牵引,活了产业,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积极与种植大户合作,实现抱团发展,促进优质稻、冰糖橙、油茶、生猪、光伏等产业,全县农村产业涌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促了就业,全县11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5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效吸纳了本地剩余劳动力5000余人,人平年收入达3.2万元。解了难题,在耕地抛荒治理方面,全县原有的1.5万亩抛荒耕地都流转到了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实现了耕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现在交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可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仅2022年,全县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0余个,新建机耕道42.7公,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000余亩。优了乡风,全县各级村党组织以村集体经济实体收益为依托,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劲头和氛围更加浓厚,农村各类生产生活设施和文化建设更加丰富多样,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乡风更为优化。富了集体,发展壮大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经营性收入突破10万元的村有220个,50万元以上的村有5个,涌现了湘阴渡堡口村、松柏村、高亭司镇板梁村、油麻镇下青村等一批集体经济强村。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