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创建“54321”工作法 扎实开展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文章来源: 红星云  时间: 2023-04-23 15:10

根据省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部署,邵阳市按照“试点先行、有序推进、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动、高质量落实,创建“54321”工作法,即五级网格、四员作用、三项制度、两道关口、一个保障,依法依规、全面展开村(居)民代表工作,更好发挥村(居)民代表上传下达、反映诉求、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等方面的作用。

建立“五级”联动网格

完善组织构架

按照“精准划分、科学定格”的要求,以现有行政区域为基础,根据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特点、人口数量、居住分布、地理位置等,精细划分网格,建立乡、村、片、组、户纵向联系服务群众“五级”网格。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包乡镇(街道)一级网格。以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中的党员领导干部为组长、县市区相关职能部门人员为成员,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包乡镇(街道)网格。建立乡级党政班子成员包村(社区)二级网格。安排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为包村(社区)负责人、乡镇(街道)相关中心(办、队、站)人员为成员,建立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包村(社区)网格。建立村级干部包片三级网格。将村(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片,由村(社区)干部担任片长,党员、村(居)民小组组长为成员,建立村(社区)干部包片网格。建立村(居)民小组组长包组四级网格。村(居)民小组组长直接联系组内村(居)民代表,建立村(居)民小组组长包组网格。建立村(居)民代表包户五级网格。按照推选村(居)民代表的几户或居住相邻的几户为1邻,全面开展联户活动,村(居)民代表每人联系5-15户村(居)民或1邻,开展联户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全市3636个村(社区)精细划分为2万余个片、8万余个小组,18万余名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实现全覆盖。

图片

邵东市周官桥乡合益村村民代表为村民调处矛盾纠纷。

强化“四员”作用发挥

抓实联系服务

结合基层实际,注重引导村(居)民代表发挥政策宣传员、民情联络员、安全防护员、文明示范员等“四员”作用。当好政策宣传员。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上级政策,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支持和配合基层治理工作。当好民情联络员。积极了解收集所联系户的社情民意,特别是加强对低保户五保户脱贫户等特殊群体的日常联系,重点做到“五必访、五必记”,及时将问题反馈至村(社区)“两委”。推动村级重大项目、重大事项、重大安排等按照“四议两公开”制度实施。当好安全防护员。充分发挥村(居)民代表“人头熟、关系近、情况清”的优势,全面掌握联系户和区域基本情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引导群众合法理性表达诉求,切实把矛盾纠纷、安全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当好文明示范员。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抵制铺张浪费、打牌赌博、涉诈涉毒等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倡导文明新风尚,凝聚人心和力量,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自工作全面开展以来,村(居)民代表调解邻里矛盾纠纷3万余件,帮助服务群众20万余人次。

建强“三项”履职制度

推进规范运转

为推动村(居)民代表规范履职尽责,建立健全了三项管理制度。建强经常性联系制度。村(居)民代表要对所联系户每季度上门走访不少于1次,重点联系户每月上门走访不少于1次,了解掌握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每季度召集1次“村(居)民恳谈会”,重点围绕区域内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集体资产处置、矛盾隐患化解等开展民主议事,集众智汇众力解决实际问题。建强民情收集处置制度。村(社区)党组织每月召开1次民情分析会,调度研判社情民意情况,听取村(社区)干部、党员、村(居)民代表意见建议,会商处置重点难点问题。建强履职评议制度。村(居)民代表每年向推选其当选的村(居)民进行1次述职,向村(社区)“两委”报告年度履职情况,进行履职评议并公示评议结果。截至目前,全市召开村(居)民恳谈会3000余次,民情分析会近2万次,解决实际问题1万余个。

图片

绥宁县关峡乡茶江村村民代表上门为老人提供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服务。

严把“两道”重要关口

增强队伍素质

规范村(居)民代表推选环节,根据村(社区)规模,科学设置村(居)民代表人数。把好入口关。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首要标准,严禁推选存在“七种情形”的人员,严把人选的守法联审关,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居)民提前纳入资源人选,为研判人选提供重要考量。引导新发展党员、返乡创业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等参与推选,统筹代表队伍年龄、文化、性别、党员比例等,优化村(居)民代表人员结构。把好出口关。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不胜任、不称职或长期在外工作不适宜继续担任村(居)民代表的人员,依照程序及时进行调整处理。工作开展以来,调优配强村(居)民代表3000余人,有力提升了队伍整体水平。

紧扣“一个”激励保障

强化内生动力

围绕基层党建、乡风文明、矛盾纠纷、项目建设等基础工作,以自然年度为周期,设立扣分、加分两类项目,推行村(居)民代表履职量化积分管理,积分与表彰奖励、经济待遇保障直接挂钩,推动村(居)民代表教育管理日常化、可量化、规范化,用“小积分”推动村(居)民代表队伍的“大动能”。同时,将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基层党建述职、民主评议、绩效考核等重要内容,纳入村(社区)干部绩效奖金评定重要内容,增强“五级”网格人员履职尽责的积极性主动性。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