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桃江县借助中共中央组织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的政策“东风”,坚持党建引领,依托本地红色资源,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通过“支部带村、基础强村、产业富村、环境美村、文化兴村”五大工程,有力推动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聚力产业发展,激活振兴之“能”。一是创品牌。以打造文旅振兴示范点为目标,依托张子清红色教育基地,不断挖掘红色基因和传统文化,完善周边附属设施,创建红色文旅品牌,打造红色旅游路线。开放红色印记集贸市场,吸引周边服装店、食品店、特色农产品店和红色纪念品店等7家商户入驻,更好地吸纳聚集人气。二是强引擎。村集体将闲置的淘金山茶厂及附近300亩土地、200亩集体山林进行对外出租,统一流转300亩高标准农田,收入承包款和土地流转费9.5万元。利用废弃房屋建立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并对外出租,每年可增加收入4000元,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和集体经济增长“双赢共促”。2022年,张子清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88万元,依托逐步完善的红色教育基地,2023年预计可突破30万元。三是促共富。鼓励群众开办农家乐和便利店,为观光游客提供便利食宿。依托商务中心向当地村民大量收集手工棉布鞋,以村集体名义打造“将军鞋”品牌进行集中销售,2022年,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年增收近万元。
聚力人才引育,建强振兴之“骨”。一是多渠道引才。通过走访摸排、村组举荐、个人自荐等方式,建立了涵盖本村种植养殖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优秀大学毕业生、大学教授和公务人员等60余人的乡土人才库。每年春节和国庆假期,举办乡友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吸引回乡创业。近年来,已成功邀请12位乡友回乡开办企业、经商等。二是多思路用才。积极邀请优秀乡友、鸬鹚渡镇纳税大户、桃江县吉华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吉安担任村人才协会会长,帮助联络乡土人才,收集村企意见建议,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吸纳更多企业入驻。与乡友共同打造“子清牌”农产品商标,由村集体负责注册品牌商标和政策项目对接,本地乡友负责资金技术支持,敲定项目方向和具体投资生产,实现产业发展、互惠共赢。三是多形式育才。将表现突出、群众认可度高的乡友、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组长、村民代表、屋场长等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培养,确保村级班子后继有人。2022年,将回乡创业的乡友刘宏华补选为支委成员,上任后,他入户走访了全村村民,挑起了人居环境整治和鸬板公路提质改造重任,将原来的人居环境整治薄弱村变成了先进村,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聚力文化铸魂,赓续振兴之“魂”。一是传承红色基因。以张子清革命事迹和廉政教育为主题,建设张子清红色教育基地。围绕三湾改编、师长献盐等红色故事,聘请3名党史专家学者精心制作党课,把红色资源逐步转化为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基地建成后,接待外来参观学习队伍300余支,讲授红色党课300余场,有效发挥红色文化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的作用。二是宣讲红色故事。每年定期邀请新任公务员到张子清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接受红色文化熏陶,聘请10名优秀年轻公务员担任宣讲员。2022年以来,张子清村“两委”成员、宣讲员赴鸬鹚渡镇各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宣讲活动50余场,为鸬鹚渡镇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了红色力量。三是擦亮红色底蕴。大力开展以弘扬革命优良传统为主题的乡风文明建设活动,结合张子清诞辰、清明节,每年举办“秉承子清志,缅怀寄哀思”祭奠革命先烈活动,引导村民缅怀英雄伟绩,以自身实际行动向先辈致敬。2022年,全村全年无燃放烟花鞭炮、大操大办酒席、聚众赌博买码等不文明行为发生,“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在当地蔚然成风。
聚力生态宜居,塑造振兴之“形”。一是抓人居环境整治,实现环境美。实施“农房整理+垃圾清理+污水处理+厕所治理+绿化管理”治理工程,建设复合式规整菜园,在村部、村民院墙等公共区域,绘制红色文化墙,设立公告栏,广泛宣传相关政策,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定期开展“最美庭院”评选活动,营造人人参与、人人爱护的良好氛围。二是抓美丽屋场建设,实现人文美。大力推进风景寺美丽屋场建设,设置思清台,凿刻村规民约三字经,竖立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宣传牌,将红色文化和元素融入屋场。随着风景寺美丽屋场完工,群众开展文娱活动、商讨集体重大事宜、举办特色节日比赛更加便捷,当地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三是抓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现代美。2022年,完成鸬板公路5公里路基建设,对烈士路、陈家冲路、下偏山路、静乐庵路等4条乡村公路进行硬化、绿化和亮化,群众出行更加便利。争取项目资金120万元,完成510米将军堤建设和三口老旧山塘改造,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顺利开工,成功引进1个冷链仓储项目,群众切实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回乡投资兴业、建设美丽乡村信心倍增。
聚力组织领航,夯实振兴之“基”。一是建强村级班子。张子清村现有“两委”成员7人,班子团结有力,老中青搭配合理,干事创业氛围浓厚。将讲好本地红色故事作为提升履职能力的抓手,注重对3名年轻班子成员、1名90后便民服务员、3名后备力量的培养教育,要求每人每月至少到张子清红色教育基地开展1次宣讲活动。二是带好党员队伍。将红色文化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通过“党员人人上讲台”,提升党员队伍政治素质。定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在疫情防控、森林防灭火、捐资助学、困难救济、环境美化等中心大局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提升治理效能。以村民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为载体,探索开展屋场党小组试点工作,设置党小组11个,覆盖屋场32个、农户899户,将党的“神经末梢”延伸至屋场、直达村民。通过83名村民代表按月面对面听民意、释民惑、解民难,对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设置民情黑板和定期召开屋场恳谈会、周例会等,实现意见在屋场内搜集、情况在屋场内掌握、问题在屋场内解决。自2022年12月份以来,各屋场和代表共收集意见建议49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25个,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