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新化县立足本地特色资源,突出党建引领,精准发力,让特色资源成为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促进农旅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结出“累累硕果”。
推动茶旅结合 做强红茶产业
新化县是全省农业大县和茶叶主产县,产茶历史悠久,享有“健康茶黄素,地道新化红”“一克茶黄素,十两软黄金”的美誉。县委、县政府将新化红茶产业列入“十四五”规划重点产业,依托资源和地域优势,由党支部把分散经营的种植户组织起来,与合作社、公司合作生产,茶园面积适度增加,茶园标准不断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得到显著提高。近年来,在产茶的基础上,开发一部分茶园作为旅游景点,游客可在茶园中采茶、观赏。其中,奉家镇是新化的核心产茶区,全镇现有生态茶园1.7万亩,年产鲜叶1912.5吨,产值达2.55余亿元,拥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大型茶企5家,专业合作社8家,大小作坊120余家。渠江源茶旅特色小镇完成投资6000余万元,打造以茶产业为核心的“渠江源茶文化主题公园”和“姑娘河茶溪谷自然风光带”两大旅游区域,推广和举办了茶文化节、茶祖祭祀、体验采摘等活动,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
创新经营模式 做优农业基地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与引领群众走共同富裕之路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新化众多村(社区)依托支部建设,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成立了水稻蔬菜种养农业合作社,是集无公害蔬菜种植、生态采摘、智能育苗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新农业产业基地,创建了集体经济收入新的增长点。由党支部严把种子关,选优、种优、打造“拳头产品”,初步形成“菜、果、养、肥、加”的生态闭环模式,种植过程全部使用鸡粪、牛粪等农家肥,保证产品绿色有机,产品销售由党支部实行统筹,确保产品质价稳定。其中,炉观镇石板村“两委”积极谋划,携手种植大户周丰庄,先后流转耕地1000余亩,其中水田500多亩,山地400余亩,总投资500余万元,建成丰隆茅茨种植园。园内有覆屋式大棚2座,加上智能育苗棚,共4500多平方米,主要以种植青椒、大蒜、莴苣、白菜、萝卜为主,所产蔬菜实行订单销售,主要销往新化县城及冷江、安化、溆浦等周边县市。
挖掘山水资源 做好乡村旅游
新化县坚定实施“旅游立县”战略,依托自然禀赋,做足青山绿水文章。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按照“全景梅山、全业融合、全民共建、全域共享”的总体思路,提质旅游业,建成国家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4家,先后跻身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百强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行列。各级党委、政府鼓励各村(社区)盘活闲置土地、住宅和集体资产,整合资金、土地、山水资源,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发展民宿、乡村旅游及适合的乡村产业项目,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向特色化、精品化、产业化、集聚化发展。其中,田坪镇党委政府与湖南龙之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投资建设梅山大峡谷景区,重点推出十里画廊油溪河谷水上游线、古道驿桥悬崖游线、峡谷亲水乐园、湘中独特的梅山山宿帐篷野奢度假营地和具有瑞士风情的悬崖无边泳池等活动。同时,景区建设与田坪新城镇建设融合,将全力打造中国梅山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小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