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县:集聚“五类人才” 打造“智汇凤凰”人才高地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3-05-11 21:01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近年来,凤凰县着力集聚科技、文体、卫健、教育、农技“五类人才”,充分盘活人才资源,发挥人才作用,以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建设助推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集聚科技人才,实施科技引领。一是引进高端专家人才。深化院县(校县)合作,2022年以来柔性引进专家52人,聘请柏连阳院士、单杨院士、邹学校院士、湖南农大陈弘书记为凤凰县招才引智、科技专家服务团顾问或首席专家,重点围绕八大产业,以科技小院和专家工作站为平台,实现关键技术研发与攻关10余项,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20多项。二是搭建高端科技平台。成立湖南首家国家级猕猴桃科技小院、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长沙综合实验站凤凰基地和全省杂粮产业联盟“凤凰苦荞”地标产品三块“国字号”或省级科技平台,为县域特色农业产业搭上科技快车。三是探索“四个一”服务新模式。省州县三级“订单式”选派158名科技特派员、18名“三区”科技人才组建25支科技专家服务小分队,重点围绕猕猴桃、荞麦和蚕桑等种植栽培及加工技术需求,常态化实施“四个一”服务新模式,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技术服务活动。

集聚文体人才,推动文化赋能。一是全行业多层次培训文化人才。县文旅局多渠道开展文旅从业人员专项培训,提升县域文旅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2022年以来,组织文化人才座谈会3次,培训文旅企业从业人员345人次、星级饭店从业人员699人次。二是申报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全面摸清非遗资源现状,通过实地走访、收集调查等方式,积极推动非遗项目申报。2022年以来,成功申报34个县级传承人,1个州级非遗村镇,2个州级非遗工坊,1个县级非遗村镇,1个县级传习所,2个县级生产性保护基地。三是大力开展文艺活动。积极创办文化展览馆,开展送戏下乡活动。通过戏曲、舞蹈、小品、歌曲等节目形式传递艺术文化,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创馆以来接待群众2万余人次,2022年以来开展送戏下乡168次,推广阅读系列活动18次,发放图书、期刊、知识宣传手册等文献资料2万余册。

集聚医卫人才,聚焦民生期盼。一是实施人才回流工程。大力开展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工程。签约定向医学生9人,专科医学毕业生15人,着力提升本土医卫人才存量。二是抓好人才“走出去”战略。选派106名年轻高素质人才赴省级三甲医院进行培训,并开展医共体建设,城乡医务人员“一帮一”“一帮多”结对帮带成长,不断强化人才医疗专业水平,着力提升医卫人才质量。三是强化人才选拔机制。通过公开选调方式选拔高素质人才,2022以来共选调10人进入县人民医院、县民族中医院工作,激励医卫人才立足岗位争先创优,激活医卫人才队伍发展“潜力股”。

集聚教育人才,巩固前列方阵。一是持续强化队伍建设。通过定向培养、人才引进、公开招考等方式,按需补进教师资源,确保“幼有所育、学有所教”。2022年以来,培训“双一流”师范生10人,定向师范生49人、外地优秀教师17人、招聘特岗教师282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108人,优秀师范毕业生44人。二是传帮带培育优秀教育人才。实施“青蓝工程”,为外地引进的教育人才确定一名本地教学经验丰富的生活导师“一对一”提供传、帮、带服务,提供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经验,让教育人才切身感受到学校集体的温暖,尽快适应教学工作生活,增强归属感。三是整合教育团队资源。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乡村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开展教学研讨和送教下乡活动。2022年以来,依托强师工程选派48名城区教师到乡镇学校开展教学研讨,定向培养711名中小学教师,其中60%获得中高级职称,全县教育质量综合排名稳居全州前列。

集聚农技人才,推动“智慧下乡”。一是完善激励政策。出台《关于培育“四爱五讲”新型农民深入推进“四爱五讲”新型农民培育机制的意见》、《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和扶持办法》,建立起县农业农村、县乡村振兴、县人社、县教育等20多个县直部门单位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五个一批”精准培育方式,举办各种农技培训班300余次,培训农民5万余人,累计认证新型职业农民1005名。二是开展对口支援服务工作。农技人才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物资捐赠、市场推广等服务,解决产业大户技术难题和市场瓶颈,增强产业发展信心。2022年以来,开展各种技术指导30多场,培训1500多人次,发放各类科普资料1000余份。三是及时跟踪服务。定期回访和跟踪参与培训的高素质农民,了解他们培训后的动态和需求。对持证的高素质农民在产业、项目以及金融贴息贷款方面给予优先扶持。(凤凰县委组织部 陈黎 王浩铭)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