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岳阳市岳阳楼区始终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红线和底线,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党建内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建+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效转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强化宣传教育,凝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共识
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强化教育,加强宣传,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凝聚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大共识。一手抓党员干部教育。借助“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举办领导干部讲党性教育、行业部门专业培训、青年干部实践培训、社区工作者业务培训等活动,层层抓、层层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学习全人员覆盖,全方位深入,形成党员干部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一手抓创新载体宣传。通过全方位加强宣传引导,全面营造起生态文明建设浓厚氛围。根据历史人物滕子京创作了《滕子京系列——守护好一江碧水》系列宣传片,以湖清、岸绿、景美的镜头,反映岳阳楼区扎实开展长江岸线治理、“洞庭清波”专项行动工作以来的显著成效。开展了“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等宣传活动80余次,制作了原创歌曲《东风湖畔是我家》,被《新湖南》《今日头条》《岳阳日报》等平台大力推介,点击播放量超百万次。
强化组织引领,汇聚生态文明建设各方力量
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党的核心引领作用,汇聚各方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区委引领作用。近年来先后30余次组织召开区委常委会、专题调度会,研究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麻布山森林公园建设等重点工作,制定下发《区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将领导干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推进环境保护建设情况列入年度述职内容,并纳入干部考核、选拔、管理和使用体系中,以完善健全的顶层设计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汇聚组织合力,建立校地共驻共建制度,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已发动30余家市、区级机关部门,6所学校党组织参与联建共建。借助“党建+网格化微治理”平台,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微网格治理,压实工作职责,搭建微网格治理单元与生态环境职能部门沟通平台,加强业务指导,做实“党建+生态文明建设”品牌。充分发挥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党建+网格化微治理”,畅通党员群众联络通道,贯彻落实“接诉即办”机制,对各个网格中发现的环境问题及时联合相关单位展开整治,截至目前已接件生态环境方面问题3600余件,办结率99%。组建150余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全面落实“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机制,开展了30余次志愿义务植树和绿化净滩活动,引导各级党员干部结合自身职责职能,深入基层开展生态环境治理活动。
强化绿色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
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产业发展、文旅发展为主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全面融合、全面发展。根据区内四湖一河(芭蕉湖、东风湖、吉家湖、南湖和王家河)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着力构建保障水安全、治理水污染、修复水生态、营造水文化、培育水产业、做好水经济(“六维治水”)的“河湖共治·水润巴陵”工作理念。专项整治上,梳理整改水环境风险点28个,完成排污口规范化整治、东风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整治等“夏季攻势”7项。水域治理上,洞庭湖域总磷消减任务全面完成,洞庭湖水质达到三类标准,东风湖水质稳定达到三类标准,荣获湖南省2020年度“美丽河湖”称号,全区湖域资源更加休养生息,东风湖广场和王家河公园现已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城市形象新客厅”。森林保护上,依托郭镇乡特有的地理位置和麻布山省级森林公园的优越条件,以打造岳阳“城市后花园”为目标,以“党建促乡村振兴”为抓手,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结合旅游,组织游客参加各项原生态活动,实现“党建+绿色+休闲+产业”的楼区品牌。产业发展上,以致富增收为发展目标,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在郭镇乡建立了首个基层联系点,选派5名农业专家编写了《郭镇乡油茶地产林改造建议》,指导建中村完成了800亩油茶基地改造。同时,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智慧农业,突出食药同源特色,推广有机种植。充分压实各属地党组织责任,确保做到以湖晏河清提升城市品位和发展质量,“守护好”与“发展好”一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