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县:“三个转变”推深做实职务职级并行工作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3-05-18 18:10

近年来,桂阳县发挥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激励作用,以“三个转变”推深做实职务职级并行工作,全县共开展职级晋升18批次560人次,全面激发公务员队伍干事创业活力。

聚焦精准施策,管理由“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精准式摸清底子。以全国公务员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县干部名册为基础,对全县76家县直(含参照管理)单位、22个乡镇(街道)在编在岗公务员的身份、年龄、任职年限、职级情况和单位机构性质、编制数量、实有人员、机构规格等基础信息逐一摸底核实、界定分类,并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人员信息台账》,做到编制状况、职数设置、人员信息、职务变动、职级晋升“五清”,为科学谋划、精准研判全县公务员职级晋升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同时,在每次职级晋升工作完成后,及时对职级职数使用信息台账进行动态更新,精准掌握全县公务员职级职数空缺情况。覆盖式培训宣传。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组工讲堂”等多种形式,聚焦职级晋升资格条件、晋升程序等内容,对全县各单位分管人事领导干部、乡镇(街道)组织委员进行全覆盖培训教育,做到“人人学习政策、人人知晓政策”,消除“待遇普涨、到点晋升、人人有份”等认识误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真正理解认同“倾斜基层、激励担当、竞争择优”的政策导向,为职级晋升稳妥推进营造浓厚宣传氛围。结合式开展调研。结合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围绕公务员平时考核“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指标,建立清单式考核评价标准,明确“五个正面清单”和“八个负面清单”,将平时考核结果作为公务员职务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尤其是结合今年干部队伍大调研活动,全面摸准了22个乡镇(街道)和139个县直副科级以上单位领导班子的运行情况和干部现实表现等情况,并注重充分运用调研成果,对调研发现的优秀干部在职级晋升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形成了连环联动效应,有效解决了“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突出政治标准,晋升由“普惠制”向“择优制”转变。严把政治表现关。在考察过程中,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着重通过群众、同事的口碑评价,重点了解拟晋升对象在政治品质、道德品行、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现实表现情况,凡是政治上不合格的一律不纳入晋升人选。自晋升工作开展以来,共有5名公务员因考察不合格未予晋升。严审任职资格关。坚持做到“凡晋必审”,严审拟晋升人员人事档案,确保拟晋升人员基本信息准确、资格条件符合。坚持做到“凡晋必查”,对拟晋升人员征求政法、生态环境、应急等部门意见,对存在综治、涉黑涉恶、违法犯罪、参与邪教、环境违法行为、安全生产等“负面清单”情形的,不予晋升职级。坚持“凡晋必听”,对于拟晋升职级人员听取纪委监委部门意见,对在处分影响期内、调查期内的,坚决杜绝晋升职级。坚持做到“凡晋必核”,把职级晋升与日常履职情况紧密结合起来,着重核实拟晋升人员上班考勤、工作完成等情况。近年来共有6人因工作履职不到位暂缓晋升。严守晋升程序关。制定出台《桂阳县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方案》,明确职级晋升的基本条件、暂缓情形和民主推荐、考察、确定人选、公示、呈报、审批等晋升程序,全面实行公务员职级晋升全程纪实制,着力把职级晋升工作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流程、每一个步骤都做细做实,确保人选资格审核不打折扣,考察程序执行不出差错,征求意见范围不留死角,让职级晋升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发挥激励作用,导向由“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坚持一线倾斜。统筹优化职数使用,持续加大职级晋升向乡镇倾斜力度,对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乡镇干部优先考虑职级晋升。近年来专门针对乡镇公务员开展职务职级晋升9批次138人,使乡镇干部在政治上更有盼头,工作上更有劲头。同时,科学设置晋升职数比例,预留一定比例的职数空额,为后续人员职级晋升预留空间,避免形成新的“天花板”,发挥出职数资源“杠杆”作用,提升职级晋升的激励效应。聚焦重点工作。坚持实干实绩导向,坚持把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维护稳定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和县委中心重点工作作为培养干部的“主阵地”、识别干部的“主战场”,优先考虑在关键时刻和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住考验的干部。近年来,共对5名“省脱贫攻坚干部考察优秀人员”、1名市级“最美公务员”和2名被市级评为“二等功”人员进行了职务职级晋升。引导作用发挥。为加强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的规范管理和跟踪监督,制定出台《桂阳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必须坚持履职尽责,由所在单位综合工作经历、专业特长等因素,合理安排相应工作,引导职级公务员退岗不褪色。尤其是在2022年我县组织开展的“万名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中,共有217名退出领导岗位的职级公务员主动申请下沉到基层一线,以县委重点工作特派组的形式,开展森林防火、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等重点工作,不仅确保了其手上有活、肩上有责,更避免出现新的“退二线”现象。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