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是引领农村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是推动农业产业固链、补链、延链的“主心骨”,也是推动基层党组织提质增效的“定盘星”。
近日,韶山市杨林乡石屏村村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原来是该村恒康种养合作社种植的近200亩桑葚熟了,自“五一”开园以来,吸引了长株潭等地不少游客前来采摘。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该村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并带动了周边部分群众就业。
今年以来,杨林乡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特色农业为主线,积极探索“党建+”农业发展模式,将党组织的活力,转化为农业发展的动力,通过“党建+”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党建+项目”扩规提量
积极推进韶山市委部署实施的“书记领航工程”行动,党组织书记领办重点项目、领干民生实事。全面推行“党组织+新型农业主体+农户(脱贫户)”产业发展模式,整合优势农业资源,精心包装策划尚诚苎麻种植基地等涉农项目4个。通过召开返乡人员座谈会等,发动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桑葚、伫麻、洋姜、蔬菜等产业规模化发展,培育中粮大户35户。针对灌溉沟渠老旧、农村道路老化、耕地恢复、抛荒治理等难点问题,采取“向上争取+乡村自筹”的模式。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由乡村两级自行完善灌溉沟渠、机耕道、生产便道18.6公里,水塘清淤64口、整修40口。农业生产条件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党建+技术”优品强质
借助“红喇叭、红显屏、红板报”,通过党员大会、屋场会、入户走访,加大惠农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推广优质高效主要农作物品种及新技术,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推动绿色发展,累计宣传覆盖群众1万余人次。紧紧围绕品种选择、种植模式、田间管理等内容,采取“课间理论课+田间实践课”形式,邀请农技专家、致富能手等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开展“一村一品”创建活动,精心打造新农果蔬、无籽核桑葚等农特产品2个。
“党建+服务”助农纾困
结对帮扶解难题。聚焦春耕备耕等重要时节,建立“1+N”党员结对帮扶机制,组织开展“党旗飘扬助春耕”“党员认领一亩田”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聘请15名“懂农业、懂技术、懂管理”农村党代表包村到户,累计解决农机操作难等生产问题20余个,推动农业有序生产。跟踪服务防风险。强化农业防灾减灾,构建“乡村社”三级联动体系,重点防范病虫害、干旱、倒春寒等农业灾害,组织农技人员定期到户到田查看农作物长势,为有需要的农户提供水泵、棚膜等相关设备,保障农作物正常生产。搭建平台促销售。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用好抖音、微信等媒介,定期发布各类农产品销售信息,同时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农产品代销点,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下一步,杨林乡将继续探索“党建+农业”的发展模式,实现党建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同频共振,助力乡村振兴。